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P.2381 〈9 雙要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9 雙要品〉22頌
P 2381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1 雙品〉20頌
1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轢于轍。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念惡,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車于囗。 諸法是心所前導的、心所主宰的、心所造的;如果有人以汙染心而言行,罪苦跟隨著他,就像車輪跟隨著拉車者的腳。〈1 雙品〉(1)
2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影隨形。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心念善,即言即行,福樂自追,如隨囗。 諸法是心所前導的、心所主宰的、心所造的;如果有人以清淨心而言行,幸福快樂跟隨著他,就像永不離開的影子(跟隨著他)。〈1 雙品〉(2)
3 隨亂意行,拘愚入冥,自大無法,何解善言? 隨亂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法,何解善言?
4 隨正意行,開解清明,不為妬嫉,敏達善言。 隨正意行,開解清明,不為嫉妬,敏達善言。
5 慍於怨者,未嘗無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宗。 慍於怨者,未嘗怨,不慍自除,是道可囗。 確實,在這世上怨恨不能止息怨恨,只有無怨可以止息怨恨,這是自古以來的法則。〈1 雙品〉(5)
6 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不好責囗,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患。 別人不了解我們應於此世間自我調御,了解(此一道理)的人就會止息紛爭。(6)
7 行見身淨,不攝諸根,飲食不節,慢墮怯弱,為邪所制,如風靡草。 行囗身淨,不攝諸根,飲食不節,慢墮怯弱,為囗所制,囗囗囗囗。 住於滿足快樂,不收攝諸根,飲食不知量,放逸不精進,魔羅征服他,如風吹倒弱樹。〈1 雙品〉(7)
8 觀身不淨,能攝諸根,食知節度,常樂精進,不為邪動,如風大山。 觀身不淨,能攝諸根,食知節度,常樂精進,不為囗動,如風大山。 不住於滿足快樂,收攝諸根,飲食知量,具足信心而精進,魔羅無法征服他,如同風無法吹倒石山。〈1 雙品〉(8)
9 不吐毒態,欲心馳騁,未能自調,不應法衣。 不吐毒態,欲心馳騁,囗能自調,不應法衣。 將披袈裟(而出家),卻未斷除貪染,不了解自我調御的道理,他不夠格披此袈裟。〈1 雙品〉(9)
10 能吐毒態,戒意安靜,降心已調,此應法衣。 能吐毒態,戒意安靜,降心調,囗應法衣。 斷除貪染而具足戒律,了解自我調御的道理,他夠格披此袈裟。〈1 雙品〉(10)
11 以真為偽,以偽為真,是為邪計,不得真利。 以真為囗,以囗為真,是為囗計,不得真利。 將不真實當作真實,將真實當作不真實,他們增長錯誤的思惟,不能了解真實。〈1 雙品〉。(11)
12 知真為真,見偽知偽,是為正計,必得真利。 知真為真,見囗知囗,是為正計,必得真利。 確知真實為真實,不真實為不真實,他們增長正確的思惟,而到達真實。〈1 雙品〉(12)
13 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泆為穿。 蓋屋不密,天雨則漏,意不惟行,淫囗為穿。 如同蓋得不善密的屋舍下雨時會被雨水浸漏,未修持的心會被欲貪浸漏。〈1 雙品〉(13)
14 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淫泆不生。 蓋屋善密,雨則不漏,攝意惟行,淫泆不囗。 如同蓋得縝密的屋舍下雨時不被雨水浸漏,善修的心不會被欲貪浸漏。〈1 雙品〉(14)
15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 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囗。
16 賢夫染人,如近香熏,進智習善,行成潔芳。 賢夫染人,如近香囗,囗囗習囗,囗成囗囗。
17 造憂後憂,行惡兩憂,彼憂惟懼,見罪心懅。 造憂後憂,行惡兩憂,彼憂惟懼,見囗囗囗。 作惡的人現世憂悲,死後憂悲,兩處憂悲,見到自己的惡行,他憂悲,他苦惱。〈1 雙品〉(15)
18 造喜後喜,行善兩喜,彼喜惟歡,見福心安。 造喜後喜,行善囗囗,彼喜惟歡,見福囗囗。 行善的人現世歡喜,死後歡喜,兩處歡喜,見到自己清淨的行為,他歡喜,他快樂。〈1 雙品〉(16)
19 今悔後悔,為惡兩悔,厥為自殃,受罪熱惱。 今悔後悔,為囗兩囗,囗為自殃,受罪熱囗。 作惡的人現世懊悔憂損,死後懊悔憂損,兩處懊悔憂損,懊悔「我所作的惡業」,更懊悔將墮入惡趣。〈1 雙品〉(17)
20 今歡後歡,為善兩歡,厥為自祐,受福悅豫。 今囗後囗,為囗囗囗,囗為自祐,受福囗囗。 行善的人現世歡喜,死後歡喜,兩處歡喜,他歡喜「我所作的善」,更歡喜將進入善趣。〈1 雙品〉(18)
21 巧言多求,放蕩無戒,懷婬怒癡,不惟止觀,聚如群牛,非佛弟子。 巧言多求,放蕩戒,懷婬怒癡,不惟止觀,聚如群牛,非佛弟子。 雖然誦習很多經典,放逸的人不依教法實行,他如同牧牛者計數他人的牛,不能算是沙門的一份子。〈9 雙要品〉(19)
22 時言少求,行道如法,除婬怒癡,覺正意解,見對不起,是佛弟子。 時言少求,行道如法,除婬怒癡,覺囗意解,見對不起,是佛弟子。 即使未誦習眾多經典,他依教奉行,具正智的解脫者斷除貪、瞋、癡,他於此世、他世不執著,他是沙門的一份子。〈9 雙要品〉(20)

P.2381 〈8 言語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8 言語品〉12頌
P 2381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1 惡言罵詈,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 囗言罵囗,囗蔑人,興起是囗,囗囗茲生。
2 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 遜言順囗,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囗自滅。
3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囗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4 諍為少利,如掩失財,從彼致諍,令意向惡。 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從彼致囗,令意向惡。
5 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儈鬪,是後皆無安。 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鬪,是後皆囗囗。
6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 道囗惡道,自增地獄苦,囗囗囗囗囗,囗囗則囗囗。
7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囗,是為脫惡囗。
8 解自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 解自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囗言囗囗囗。 善於調御自己語言、說話善巧的比丘,不傲慢自負、能法說、義說,他的語言是甜蜜的。(363)
9 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人,是為能善言。 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囗,囗囗囗囗囗。
10 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可。 言使囗意可,亦令囗歡喜,不使至囗意,出言眾囗可。
11 至誠甘露說,如法而無過,諦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 至誠甘露說,如法而過,諦如義如法,是為囗道囗。
12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作苦際,是謂言中上。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作際,是謂言中上。

P.2381 〈7 慈仁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7 慈仁品〉19頌
P 2381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1 為仁不殺,常能攝身,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為仁不囗,常能囗身,是處不死,所適患。 牟尼不害(群生),常能調御自身,他們將到達沒有憂惱的不死處(涅槃)。〈17 忿怒品〉(225)
2 不殺為仁,慎言守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不殺為仁,慎言囗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
3 彼亂已整,守以慈仁,見怒能忍,是為梵行。 彼亂已整,守以慈仁,見怒能忍,是為梵行。
4 至誠安徐,口無麤言,不瞋彼所,是謂梵行。 至囗安徐,口無囗言,不瞋彼所,是謂囗
5 垂拱無為,不害眾生,無所嬈惱,是應梵行。 囗囗无為,不囗眾生,無所囗囗,是應梵囗。
6 常以慈哀,淨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常以慈哀,淨如佛教,知足知止,是生死。
7 少欲好學,不惑於利,仁而不犯,世上所稱。 少欲好學,不惑囗利,仁不犯,上世所稱。
8 仁壽無犯,不興變快,人為諍擾,慧以嘿安。 仁壽囗囗,不興變快,人為諍擾,慧以嘿囗。
9 普憂賢友,哀加眾生,常行慈心,所適者安。 囗囗賢友,哀囗眾生,常行慈心,所適者安。
10 仁儒不邪,安止無憂,上天衛之,智者樂慈。 仁儒不囗,囗囗憂,上天囗之,智者樂慈。
11 晝夜念慈,心無尅伐,不害眾生,是行無仇。 晝夜念慈,心尅伐,不害囗生,是仁无仇。
12 不慈則殺,違戒言妄,過不與他,不觀眾生。 不慈則囗,違戒言囗,囗不苟施,不觀眾生。
13 酒致失志,為放逸行,後墮惡道,無誠不真。 酒致失志,為放逸行,後墮惡道,無囗不真。
14 履仁行慈,博愛濟眾,有十一譽,福常隨身。 履仁行慈,博愛濟囗,有十一譽,福常隨身。
15 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 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囗愛、不毒、不兵,
16 水火不喪、在所得利、死昇梵天,是為十一。 水火不喪、囗所得利、死梵天,是為十一。
17 若念慈心,無量不廢,生死漸薄,得利度世。 若念慈心,量不廢,生死漸薄,得利囗世。
18 仁無亂志,慈最可行,愍傷眾生,此福無量。 亂志,慈最可行,愍傷眾生,此福量。
19 假令盡壽命,勤事天下人,象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假令盡壽命,囗事天下人,象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

P.2381 〈6 惟念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6 惟念品〉13頌
P 2381 十有二章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1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說。 出息入息念,具滿諦思惟,從初竟通利,囗囗佛囗囗。
2 是則炤世間,如雲解月現,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廢忘。 是則世間,如雲解月,起止學思惟,坐臥不囗囗。
3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勝,始得終必勝,逝不覩生死。 比丘立是念,前利後則好,始得終必勝,逝不覩生囗。
4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 若見身所住,六更以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
5 已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 已有是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終不得意行。
6 是隨本行者,如是度愛勞,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樂。 是隨念汙者,如是度囗囗,若能意念,知解一心樂。
7 (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樂,)應時等行法,是度老死惱。 若能寤意念,解脫一心樂,應時等行法,是度囗囗(?)。
8 比丘悟意行,當令應是念。諸念生死棄,為能作苦際。 比丘意行,當令應是念,囗生死囗,為能作苦際。
9 常當聽微妙,自覺悟其意。能覺者為賢,終始無所會。 學當聽微眇,自覺其意,能覺囗為賢,終始無所囗。
10 以覺意能應,日夜務學行,當解甘露要,令諸漏得盡。 覺意能應,日夜務學行,當解甘露要,令諸囗得囗。 常能維持警醒,日夜勤奮修習而志向涅槃的人,他們能漏盡解脫。〈17 忿怒品〉(226)
11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佛,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 夫人得善利,乃來自歸囗,是故當晝夜,常念佛法眾。
12 己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僧。 囗知自覺意,是為佛弟子,常當晝夜念,佛與法及囗。(14) 喬達摩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常具念觀佛。(296)
喬達摩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常具念觀法。(297)
喬達摩弟子常自覺醒,不論晝夜,常具念觀僧。(298)

13 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願無相,晝夜當念是。 念身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願无想,晝夜當念是。(17)

P.2381 〈5 戒慎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5 戒慎品〉16頌
P 2381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1 人而常清,奉律至終,淨修善行,如是戒成。 人而常清,奉律至終,善修淨行,如是戒成。
2 慧人護戒,福致三寶,名聞得利,後上天樂。 慧人護戒,福致三寶,囗囗得利,後上天樂。
3 常見法處,護戒為明,得成真見,輩中吉祥。 常見法處,護戒為明,得成真見,輩中吉祥。
4 持戒者安,令身無惱,夜臥恬淡,寤則常歡。 持戒者安,令身無囗,夜臥恬,寤則常歡。
5 修戒布施,作福為福,從是適彼,常到安處。 囗囗布施,作福為福,從是適彼,常到安處。
6 何終為善?何善安止?何為人寶?何盜不取? 何終為善?何善安止?何為人寶?何盜不取?
7 戒終老安,戒善安止,慧為人寶,福盜不取。 戒終安,戒囗安止,慧為人囗,囗囗囗囗。
8 比丘立戒,守攝諸根,食知自節,悟意令應。 比丘囗戒,囗囗諸囗,食知自節,囗囗囗囗。
9 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內學正觀,無忘正智。 以戒降心,囗囗正定,內學囗觀,囗囗囗囗。
10 明哲守戒,內思正智,行道如應,自清除苦。 明哲守戒,內思正智,行道如應,自清囗囗。
11 蠲除諸垢,盡慢勿生,終身求法,勿暫離聖。 囗除囗垢,盡囗勿生,終身求法,勿暫離囗。
12 戒定慧解,是當善惟,都已離垢,無禍除有。 戒定慧解,是囗善惟,都離垢,無禍除囗。
13 着解則度,餘不復生,越諸魔界,如日清明。 (?)解則度,餘不復生,越諸魔界,如日清囗。
14 狂惑自恣,已常外避,戒定慧行,求滿勿離。 狂惑自恣,常外避,戒定慧囗,求滿勿離。
15 持戒清淨,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覩邪部。 持戒清淨,心不自恣,正知以解,不覩囗部。
16 是往吉處,為無上道,亦捨非道,離諸魔界。 是往吉處,為上道,亦捨非道,離諸魔界。

P.2381 〈4 篤信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4 篤信品〉18頌
P 2381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1 信慚戒意財,是法雅士譽,斯道明智說,如是昇天世。 囗囗戒意財,是法雅士囗,斯道明智囗,如是囗囗。
2 愚不修天行,亦不譽布施,信施助善者,從是到彼安。 囗囗修天行,亦不譽囗囗,信施助善者,從是到彼安。 愚人無法生天,(因為)他們不讚嘆布施,智者樂於布施,布施令他此後安樂。(177)
3 信者真人長,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壽壽中賢。 信者真人長,念法所囗安,囗者意得上,智壽壽中賢。(3)
4 信能得道,法致滅度,從聞得智,所到有明。 囗囗得道,法致滅度,從聞得智,所到有囗。
5 信能度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 信能度淵,攝為船師,精進除苦,慧到彼岸。
6 士有信行,為聖所譽,樂無為者,一切縛解。 士有信行,為聖所譽,樂為者,一切縛囗。
7 信之與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從是脫淵。 信之與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從是脫囗。
8 信使戒誠,亦受智慧,在在能行,處處見養。 信使戒成,亦囗智慧,在在能行,處處見囗。 正信而持戒,獲得名譽與財富,無論去到何處,都為人敬重。(303)
9 比方世利,慧信為智,是財上寶,家產非常。 比方囗囗,慧信囗囗,是財上寶,家產非囗。
10 欲見諸真,樂聽講法,能捨慳垢,此之謂信。 囗囗諸真,樂聽講法,能捨慳囗,此之為信。
11 信能渡河,其福難奪,能禁止盜,野沙門樂。 信能河,其福難,能禁止盜,野沙門囗。
12 無信不習,好剝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揚泥。 囗信不習,好剝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揚泥。
13 賢夫習智,樂仰清流,如善取水,思令不擾。 賢夫習智,樂仰清流,如善取水,思令不擾。
14 信不染他,唯賢與人,可好則學,非好則遠。 信不染他,唯賢與,可好則學,非則遠。
15 信為我輿,莫知斯載,如大象調,自調最勝。 信為我輿,莫知斯囗,如大象調,自調最勝。
16 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 信財戒財,慚愧亦財,聞財施財,慧為七財。
17 從信守戒,常淨觀法,慧而利行,奉教不忘。 從信守戒,囗囗,慧囗利行,奉教不忘。
18 生有此財,不問男女,終以不貧,賢者識真。 生有此財,不問男女,終不貧,賢者識真。

P.2381 〈3 多聞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3 多聞品〉19頌
P 2381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1 多聞能持固,奉法為垣牆,精進難踰毀,從是戒慧成。 多聞能持固,囗法為垣囗,精進難踰囗,從是戒慧成。
2 多聞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則博解義,見義行法安。 多聞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則博解義,見囗囗法安。
3 多聞能除憂,能以定為歡,善說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多聞能除憂,能以定為歡,善說甘露法,自致得泥洹。
4 聞為知法律,解疑亦見正,從聞捨非法,行到不死處。 聞為知律法,解疑亦見正,從聞囗囗法,行到不死囗。
5 為能師現道,解疑令學明,亦興清淨本,能奉持法藏。 為能師現道,解疑令學明,亦興清淨囗,囗囗持囗囗。
6 能攝為解義,解則義不穿,受法猗法者,從是疾得安。 能攝為解義,解則不穿,受法猗法者,從是囗得囗。
7 若多少有聞,自大以憍人,是如盲執燭,炤彼不自明。 若多少有聞,自大以人,是如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8 夫求爵位財,尊貴升天福,辯慧世間悍,斯聞為第一。 囗求爵位財,尊貴升天福,辯慧世間悍囗,囗囗囗第一。
9 帝王聘禮聞,天上天亦然,聞為第一藏,最富旅力強。 帝王聘禮聞,天上天亦然,聞為第一藏,最富旅力強。
10 智者為聞屈,好道者亦樂,王者盡心事,雖釋梵亦然。 智者為聞屈,好道者亦樂,王者盡心事,囗囗梵亦然。
11 仙人常敬聞,況貴巨富人?是以慧為貴,可禮無過是。 仙人囗敬聞,況貴巨富人?是以慧為貴,可禮過是。
12 事日為明故,事父為恩故,事君以力故,聞故事道人。 事日為明故,事父恩故,事君以力故,聞故事道人。
13 人為命事醫,欲勝依豪強,法在智慧處,福行世世明。 人為命事醫,欲勝依豪強,法在智慧處,福行世世明。
14 察友在為謀,別伴在急時,觀妻在房樂,欲知智在說。 察友在為謀,別囗在急時,觀妻在囗囗,囗知智囗囗。
15 聞為今世利,妻子昆弟友,亦致後世福,積聞成聖智。 今世利,妻子昆弟友,亦致後世福,積聞成聖智。
16 是能散憂恚,亦除不祥衰,欲得安隱吉,當事多聞者。 是能散憂囗,亦除不祥衰,欲得安隱吉,當事多聞者。
17 斫創無過憂,射箭無過愚,是壯莫能拔,唯從多聞除。 斫創過憂,射箭過愚,是壯莫能,唯從多聞除。
18 盲從是得眼,闇者從得燭,亦導世間人,如目將無目。 囗囗是囗囗,囗者從囗囗,亦世間人,囗囗囗目。
19 是故可捨癡,離慢豪富樂,務學事聞者,是名積聚德。 是故可捨癡,離囗豪富樂,務學事聞者,是名積聚德。

P.2381 〈2 教學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2 教學品〉21頌
P 2381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1 咄哉何為寐?螉螺蜯蠧類,隱弊以不淨,迷惑計為身。 咄(?)何為寐?翁囗蜯囗類,隱
2 焉有被斫創,心如嬰疾痛,遘于眾厄難,而反為用眠? 焉有囗囗囗,心囗嬰疾痛,囗
3 思而不放逸,為仁學仁迹,從是無有憂,常念自滅意。 思囗囗囗囗,為仁囗囗囗,囗
4 正見學務增,是為世間明,所生福千倍,終不墮惡道。 正見學囗增,是為世間明,所生
5 莫學小道,以信邪見,莫習放蕩,令增欲意。 莫學小道,以信囗見,囗囗
6 善修法行,學誦莫犯,行道無憂,世世常安。 善修法行,學誦莫犯,行道
7 敏學攝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滅得安。 敏學攝身,常慎思言,是到不
8 非務勿學,是務宜行,已知可念,則漏得滅。 非務勿學,是務宜行,知可囗
9 見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健行,是謂賢明。 見法利身,夫到善囗,知利
10 起覺義者,學滅以固,着滅自恣,損而不興。 起覺義者,學滅以固,囗滅自
11 是向以強,是學得中,從是解義,宜憶念行。 是向以囗,是學得囗,囗是囗
12 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營從,是上道人。 學先斷母,率君二臣,廢諸囗 殺了母親、父親及兩個剎帝利王,國人及所有隨從,這才是寂靜不受動搖的婆羅門。〈21 雜品〉(294)
13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不與愚偕。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 遊方者如果沒有勝過他或等同他的伴侶同行,寧可單獨遊方,也不要和愚人同行。(61)
如果你不能找到叡智的朋友,一個聰明而善良的同行伙伴,你應獨行如同國王離開他捨棄的國度,如同一頭大象獨行於象林。(329)
14 樂戒學行,奚用伴為?獨善無憂,如空野象。 囗囗學行,奚用伴為?獨善憂,囗空囗象。 寧可獨住守善,也不與愚人為友,應獨居寡欲知足,如同大象獨行在象林裡。〈23 象品〉(330)
15 戒聞俱善,二者孰賢?方戒稱聞,宜諦學行。 戒聞俱善,二者孰賢?方戒稱聞,宜諦學行。
16 學先護戒,開閉必固,施而無受,仂行勿臥。 學先護戒,開閉必固,施而無受,仂行勿臥。
17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 若人壽百歲,囗囗囗囗囗,不如生一日,精進囗正法。
18 若人壽百歲,奉火修異術,不如須臾頃,事戒者福稱。 若人壽百歲,囗火修異術,不如須囗囗,事戒者囗稱。
19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虛偽無誠信,智者所屏棄。 能行說之可,不能勿空語,囗囗亡誠信,智者所囗囗。
20 學當先求解,觀察別是非,受諦能誨彼,慧然不復惑。 學當先囗囗,觀察別是非,受諦能誨彼,慧然不囗囗。
21 被髮學邪道,草衣內貪濁,矇矇不識真,如聾聽五音。 囗髮學囗道,草衣內貪囗,矇矇不識真,如聾聽五音。
22 學能捨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 學囗囗三囗,以藥消囗毒,健夫囗生死,如蛇囗故囗。
23 學而多聞,持戒不失,兩世見譽,所願者得。 囗囗囗囗,持戒不囗,兩世見譽,所願者囗。
24 學而寡聞,持戒不完,兩世受痛,喪其本願。 囗囗囗囗,持戒不完,兩世受痛,喪其囗願。
25 夫學有二,常親多聞,安諦解義,雖困不邪。 囗囗囗囗,囗囗多聞,安諦解義,雖困不邪囗。
26 稊稗害禾,多欲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 稊稗囗囗,多囗妨學,耘除眾惡,成收必多。
27 慮而後言,辭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 慮而後言,囗不強梁,法說義說,言而莫違。
28 善學無犯,畏法曉忌,見微知善,誡無後患。 善學亡犯,畏法曉囗,見微知囗,囗囗囗囗。
29 遠捨罪福,務成梵行,終身自攝,是名善學。 遠捨罪福,務成囗行,終身自囗,是名囗囗。

P.2381 〈1 無常品〉

偈次 《法句經》(T210)
〈1 無常品〉21頌
P 2381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1 睡眠解寤,宜歡喜思,聽我所說,撰記佛言。
2 所行非常,謂興衰法,夫生輙死,此滅為樂。
3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壞;人命亦然。
4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5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猶然,亦養命去。 如同牧人執棒,驅逐牛隻至牧場,衰老和死亡,驅逐眾生的壽命。〈10 刀杖品〉(135)
6 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貯聚財產,無不衰喪。
7 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壽之消盡,如瀅瀞水。
8 常者皆盡,高者亦墮,合會有離,生者有死。
9 眾生相剋,以喪其命,隨行所墮,自受殃福。 眾生相囗,以喪其命,隨
10 老見苦痛,死則意去,樂家縛獄,貪世不斷。 囗見苦囗,死則意去,樂家
11 咄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如意,老見蹈藉。 囗嗟老至,色變作耄,少時
12 雖壽百歲,亦死過去,為老所壓,病條至際。 雖壽百歲,亦死過去,為囗
13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是日已過,命則隨囗,如少水
14 老則色衰,所病自壞,形敗腐朽,命終其然。 老則色囗,所病自 這衰老的色身,為疾病的脆弱巢宿,髒腐的形體敗壞,生命終將導向死亡。〈11 老品〉(148)
15 是身何用?恒漏臭處,為病所困,有老死患。 是身何用?恒漏臭
16 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見聞變,壽命無常。 嗜囗自恣,非法是
17 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 非有子恃,亦非 子女、父親與親戚無法庇護你,當死亡逼迫時,所有親戚都無法幫助你。〈21 雜品〉(288)
18 晝夜慢惰,老不止婬,有財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弊,為自侵欺。 晝夜慢惰,老不止婬,有財不
19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 不論在空中、海中,或進入山洞裡,世上沒有一處地方能逃脫死亡。〈9 惡品〉(128)
20 是務是吾作,當作令致是,人為此躁擾,履踐老死憂。 是務是吾作,當作令致是,人為
21 知此能自淨,如是見生盡,比丘厭魔兵,從生死得度。 囗囗能自淨,如是見生盡,比丘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