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12 〈1 雙品〉(1-20)



 12 巴利《法句經》1-20 〈1 雙品 Yamakavaggo

----------
Sārañca sārato ñatvā, asārañca asārato;
Te sāraṃ adhigacchanti, sammāsaṅkappagocarā. (12)
已知真實為真實、不真實為不真實,
行於正確思惟的人,他們了解真實。(12)
-------
這首偈頌只有一個句子,就是「Te sāraṃ adhigacchanti」, te 他們,adhigacchanti 瞭解(第三人稱,複數,現在式)。「sāraṃ 真實」,受格。
以下三個動名詞片語,用來形容 te 他們:
  1. Sārañca sārato ñatvā 已知真實為真實
  2. asārañca asārato (已知)不真實為不真實
  3. sammāsaṅkappagocarā 行於正確思惟
-----
《法句經》卷1〈雙要品 9〉:
「知真為真、見偽知偽,
 是為正計,必得真利。」(CBETA, T04, no. 210, p. 562, b1-2)
《出曜經》卷26〈雙要品 30〉:
「牢而知牢者,不牢知不牢,
 彼[2]人求於牢,正治以為本。」(CBETA, T04, no. 212, p. 748, a8-9),[2]人=入【宋】【元】【明】。
《法集要頌經》卷3〈相應品 29〉:
「堅而知堅者,不堅知不堅,
 被[1]人求於堅,正治以為本。」(CBETA, T04, no. 213, p. 793, a6-7),[1]人=入【宋】【元】【明】。
第三句應作「彼人求於堅」, Cbeta Taiwan 已指正。
-----
第 11, 12 兩首偈頌,波特那《法句經》列於〈10 垢穢品 Mala〉,其餘均位於〈雙品〉(《法集要頌經》翻譯為〈相應品 29〉)。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於真知為真,非真知非真,
住於正思惟,能達於真實。」(CBETA, N26, no. 9, p. 14, a8 // PTS. Dhp. 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