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編號 |
《法集要頌經》(T213) 〈32 苾芻品〉64頌 |
《出曜經》(T212) 〈33 沙門品〉44頌 |
《法句經》(T210) 〈34 沙門品〉32頌 |
巴利《法句經》 |
1 |
苾芻若乞食,以得勿積聚,天人所歎譽,生淨無瑕穢。 |
比丘乞求,以得無積,天人所譽,生淨無穢。(1) |
比丘少取,以得無積,天人所譽,生淨無穢。(6) |
366 |
2 |
苾芻為慈愍,愛敬於佛教,深入妙止觀,滅穢行乃安。 |
比丘為慈,愛敬佛教,深入止觀,滅行乃安。(2) |
比丘為慈,愛敬佛教,深入止觀,滅行乃安。(7) |
368 |
3 |
苾芻諸愛盡,捨愛去貢高,無我去吾我,此義孰不親。 |
比丘盡諸愛,捨愛去貢高,無我去吾我,此義孰不親。(3) |
|
|
4 |
當知是法行,身之出要徑,如象御強敵,苾芻恒習行。 |
當知是法,身之出要,如象御敵,比丘習行。(4) |
|
|
5 |
人不壽劫盡,內與自心諍,護身念道諦,苾芻惟淨安。 |
人不壽劫,內與心諍,護身念諦,比丘惟安。(5) |
|
|
6 |
念親同朋友,正命無雜糅,施知應所施,亦令威儀具,苾芻備眾行,乃能盡苦際。 |
念親同朋友,正命無雜糅,施知應所施,亦合威儀具,比丘備眾行,乃能盡苦際。(6) |
生當行淨,求善師友,智者成人,度苦致喜。(16) |
376 |
7 |
樂法意欲法,思惟安隱法,苾芻依法行,正而勿廢忘。 |
樂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費。(8) |
樂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費。(4) |
364 |
8 |
當學入空定,苾芻常安靜,愛樂非人處,觀察平等法。 |
當學入空,比丘靜居,樂非人處,觀察等法。(9) |
當學入空,靜居止意,樂獨屏處,一心觀法。(13) |
373 |
9 |
當制於五蘊,服意如水流,清淨恒和悅,為飲甘露味。 |
當制五陰,服意如水,清淨和悅,為甘露味。(10) |
當制五陰,伏意如水,清淨和悅,為甘露味。(14) |
374 |
10 |
如彼極峻山,不為風所動,苾芻盡愚癡,所在不傾動。 |
如彼極峻山,不為風所動,比丘盡愚癡,所在不傾動。(11) |
|
|
11 |
一切諸名色,非有莫生惑,不近則不愛,乃名真苾芻。 |
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愛,乃為比丘。(12) |
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憂,乃為比丘。(8)
|
367 |
12 |
苾芻非剃髮,慢誕無戒律,捨貪思惟道,乃應真苾芻。 |
比丘非莂,慢誕無戒,捨貪思道,乃應比丘。(13) |
息心非剔,慢訑無戒,捨貪思道,乃應息心。(31) |
266 |
|
能知罪福者,身淨修梵行,明遠純清潔,是名為長老。〈11 沙門品〉(12) |
謂捨罪福,淨修梵行,明遠清潔,是謂長老。〈12
沙門品〉(12) |
謂捨罪福,淨修梵行,慧能破惡,是為比丘。〈27奉持品〉(12) |
267 |
13 |
息心非剃髮,放逸無志信,能滅眾苦惱,為勝大沙門。 |
息心非莂,放逸無信,能滅眾苦,為上沙門。(14) |
息心非剔,放逸無信,能滅眾苦,為上沙門。(32) |
------ |
14 |
苾芻得慈定,承受諸佛教,極得滅盡跡,無親慎莫覩。 |
比丘得慈定,承受諸佛教,極得滅盡跡,無親慎莫覩。(15) |
|
|
15 |
心喜極歡悅,加以受念者,苾芻多熙怡,盡空無根源。 |
心喜極歡悅,加以愛念者,比丘多熙怡,盡空無根源。(16) |
|
|
16 |
息身而息意,攝口亦乃善,捨世為苾芻,度苦無有礙。 |
息身而息意,攝口亦甚善,捨世謂比丘,渡淵無有礙。(17) |
|
|
17 |
無禪則無智,無智則無禪,道從禪智生,得近圓寂路。 |
無禪不智,無智不禪,道從禪智,得近泥洹。(18) |
無禪不智,無智不禪,道從禪智,得至泥洹。(12) |
372 |
18 |
禪行無放逸,莫為欲亂心,無吞洋銅汁,自惱燋形軀。 在靜自修學,慎勿逐欲跡,莫吞熱鐵丸,嘷哭受其報。〈31 護心品〉(20) |
禪無放逸,莫為欲亂,無吞洋銅,自惱燋形。〈33 沙門品〉(19) 在靜自修學,慎勿逐欲跡,莫吞熱鐵丸,號哭受其報。〈32 心意品〉(21) |
禪無放逸,莫為欲亂,不吞洋銅,自惱燋形。(11) |
371 |
19 |
能自護身口,護意無有惡,後獲禁戒法,故號為苾芻。 |
能自護身口,護意無有惡,後護禁戒法,故號為比丘。(20) |
止身止言,心守玄默,比丘棄世,是為受寂。(18) |
378 |
20 |
諸有修善法,七覺意為本,此名為妙法,故名定苾芻。 |
諸有修善法,七覺意為本,此名為妙法,故曰定比丘。(21) |
|
|
21 |
如今現所說,自知苦盡源,此名為善本,是無漏苾芻。 |
如今現所說,自知苦盡源,此名為善本,是無漏比丘。 (22) |
|
|
22 |
不以持戒力,及以多聞義,正使得定意,不著於文飾,苾芻有所倚,盡於無漏行。 |
不以持戒力,及以多聞義,正使得定意,不著於文飾,比丘有所持,盡於無漏行。(23) |
戒眾不言,我行多誠,得定意者,要由閉損。〈27奉持品〉(16) |
271 |
|
|
|
意解求安,莫習凡人,使結未盡,莫能得脫。〈27奉持品〉(17) |
272 |
23 |
當觀正覺樂,勿近於凡夫,觀此現世事,分別於五蘊。 |
當觀正覺樂,勿近於凡夫,觀此現世事,分別於五陰。(24) |
|
|
24 |
修行勿作惡,必強自制心,捨家而得解,意猶復染著。 |
為之為之,必強自制,捨家而解,意猶復染。(25) |
為之為之,必強自制,捨家而懈,意猶復染。(26) |
------ |
25 |
行力若緩慢,作善與不善,梵行不清淨,不獲於大果。〈11 沙門品〉(2) 習行懈緩者,勞意勿除之,非淨則梵行,焉致大財寶?〈32 苾芻品〉(25) |
夫行舒緩,善之與惡,梵行不淨,不獲大果。〈12 沙門品〉(3) 行懈緩者,勞意弗除,非淨梵行,焉致大寶?〈33 沙門品〉(26) |
人行為慢惰,不能除眾勞,梵行有玷缺,終不受大福。〈30 地獄品〉(7) 行懈緩者,勞意弗除?非淨梵行,焉致大寶?〈34 沙門品〉(27) |
312 |
26 |
心得永休息,苾芻攝意行,以盡老病死,便脫魔羅縛。 |
心得永休息,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便脫魔縛著。(27) |
|
|
27 |
心已得永寂,苾芻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 |
心以得永寂,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28) |
|
|
28 |
以斷於愛相,苾芻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 |
以斷於愛根,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29) |
|
|
29 |
無有結使心,苾芻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 |
無有結使心,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30) |
|
|
30 |
不能斷有根,苾芻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 |
不以斷有根,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31) |
|
|
31 |
能斷三毒根(,苾芻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 。 |
|
|
|
32 |
以脫於魔界,苾芻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 |
比丘攝意行,以盡老病死,更不復受有,以脫於魔界。(32) |
|
|
33 |
以勝叢林刺,及除罵詈者,猶憑妙高山,苾芻不受苦。 |
以勝叢林刺,及除罵詈者,猶如憑泰山,比丘不受苦。(33) |
|
|
34 |
不念今後世,觀世如幻夢,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不念今後世,觀世如幻夢,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34) |
|
|
35 |
能斷愛根本,盡竭欲深泉,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能斷愛根本,盡竭欲深泉,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35) |
|
|
36 |
能斷於五欲,斷於欲根本,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能斷於五欲,斷於欲根本,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36) |
|
|
37 |
能斷於五結,拔於愛欲刺,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能斷於五結,拔於愛欲刺,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37) |
|
|
38 |
諸有無家業,又斷不善根,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諸有無家業,又斷不善根,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38) |
|
|
39 |
諸有不熱惱,又斷不善根,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諸有不熱惱,又斷不善根,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39) |
|
|
40 |
斷欲無遺餘,如拔不牢固,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斷欲不遺餘,如拔不牢固,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40) |
|
|
41 |
愛生如流溢,猶蛇含毒藥,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愛生而流溢,猶蛇含毒藥,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41) |
|
|
42 |
諸有斷相觀,內不造其心,苾芻勝彼此,如蛇脫故皮。 |
諸有斷想觀,內不造其心,比丘勝彼此,如蛇脫故皮。(42) |
|
|
43 |
貪根若斷盡,是名真苾芻,降伏魔羅軍,得盡苦輪迴。 |
|
|
|
44 |
瞋根若斷盡,是名真苾芻,解脫諸煩惱,得盡苦輪迴。 |
|
|
|
45 |
癡根若斷盡,是名真苾芻,遠離於纏縛,得盡苦輪迴。 |
|
|
|
46 |
慢根若斷盡,是名真苾芻,能離於愛染,得盡苦輪迴。 |
|
|
|
47 |
慳悋若斷盡,是名真苾芻,信樂於正覺,得盡苦輪迴。 |
|
|
|
48 |
貪心聚落刺,苾芻應思惟,若能遠離彼,佛說真苾芻。 |
|
|
|
49 |
瞋心聚落刺,苾芻應思惟,能離於瞋恚,佛說真苾芻。 |
|
|
|
50 |
癡心聚落刺,苾芻應思惟,若離於愚癡,佛說真苾芻。 |
|
|
|
51 |
慢心聚落刺,苾芻應思惟,若能離憍慢,佛說真苾芻。 |
|
|
|
52 |
慳悋聚落刺,苾芻應思惟,若能離慳悋,佛說真苾芻。 |
|
|
|
53 |
調伏貪愛念,如藥解蛇毒,苾芻能破壞,如蛇脫故皮。 |
|
學能捨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2.22) |
|
54 |
調伏瞋恚念,如藥解蛇毒,苾芻能破壞,如蛇脫故皮。 |
|
學能捨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2.22) |
|
55 |
調伏愚癡念,如藥解蛇毒,苾芻能遠離,如蛇脫故皮。 |
|
學能捨三惡,以藥消眾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2.22) |
|
56 |
調伏憍慢念,如藥解蛇毒,苾芻能遠離,如蛇脫故皮。 |
|
|
|
57 |
調伏慳悋念,如藥解蛇毒,苾芻能遠離,如蛇脫故皮。 |
|
|
|
58 |
貪欲彼若發,斷截如蘆葦,煩惱如海深,苾芻應精進。 |
|
|
|
59 |
瞋恚彼若發,斷截如蘆葦,煩惱深如海,苾芻應精進。 |
|
|
|
60 |
愚癡彼若發,斷截如蘆葦,煩惱如海深,苾芻應精進。 |
|
|
|
61 |
憍慢彼若發,斷截如蘆葦,煩惱深如海,苾芻應精進。 |
|
|
|
62 |
慳悋彼若發,斷截如蘆葦,煩惱如海深,苾芻應精進。 |
|
|
|
63 |
持戒謂苾芻,有空乃行禪,行空究其源,無為最為樂。 |
持戒謂比丘,有空乃行禪,行者究其源,無為最為樂。(43) |
|
|
64 |
苾芻忍所憂,分別床臥具,當習無放逸,斷有愛無餘。 |
比丘憂忍憂,分別床臥具,當念無放逸,斷有愛無餘。(44) |
|
|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T213 Chapter 32 (T04.796b)《法集要頌經》〈32 苾芻品〉
《法集要頌經》〈32 苾芻品〉 (T04.796b)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