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T210 Chapter 34 (T04.571c)《法句經》〈34 沙門品〉

《法句經》〈34 沙門品〉 (T04.571c)

偈次

《法句經》(T210)

34 沙門品〉32

《出曜經》(T212)

12 沙門品〉16頌,〈33 沙門品〉44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25 比丘品〉23 360-382

1

端目耳鼻口,身意常守正,比丘行如是,可以免眾苦。

護身為善哉,護口善亦然,護意為善哉,護一切亦然,比丘護一切,能盡苦原際。8 學品〉(11)

收攝眼根是良善的,收攝耳根是良善的,收攝鼻根是良善的,收攝舌根是良善的。(360)

收攝身是良善的,收攝語良善的,收攝意是良善的,收攝於一切處都是良善的,於一切處善收攝的比丘可解脫眾苦。(361)

2

手足莫妄犯,節言慎所行,常內樂定意,守一行寂然。

手足莫妄犯,節言順所行,常內樂定意,守行謂比丘。〈33 沙門品〉(7)

自我調御手、腳與語言者,致力於內與建立定的自我調御者,最上的自我調御者,獨居而知足的自我調御者,他被稱為比丘。(362)

3

學當守口,寡言安徐,法義為定,言必柔軟。34 沙門品〉(3)

解自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8 言語品〉(8)

比丘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9 誹謗品〉(10)

善於調御自己語言、說話善巧、不傲慢自負、能法說義說的比丘,他的話是甜蜜的。(363)

4

樂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費。

樂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費。〈33 沙門品〉(8)

比丘住於法、樂於法、思惟法、憶持法,他不會從正法退墮。(364)

5

學無求利,無愛他行,比丘好他,不得定意。

自得不恃,不從他望,望彼比丘,不至正定。〈33 利養品〉(9)

自得不恃,不從他望,望彼比丘,不至正定。14 利養品〉(9)

他不應忽視自己的利益(解脫),他不應妒羨別人的利益,妒羨別人利益的比丘,他無法得定。(365)

6

比丘少取,以得無積,天人所譽,生淨無穢。

比丘乞求,以得無積,天人所譽,生淨無穢。〈33 沙門品〉(1)

比丘即使所得(四事供養)甚少,他也不忽視自己的義利(解脫),他不怠惰,過正命清淨的生活,諸天也讚嘆他。(366)

7

比丘為慈,愛敬佛教,深入止觀,滅行乃安。

比丘為慈,愛敬佛教,深入止觀,滅行乃安。〈33 沙門品〉(2)

住於慈且於佛陀教法有淨信的比丘,他將得到快樂、達到寂靜的境界與一切有為()的止息。(368)

8

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憂,乃為比丘。

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愛,乃為比丘。〈33 沙門品〉(12)

徹底地不於名色起我執的人,不因不存在而憂傷的人,他被稱為「比丘」。(367)

9

比丘戽船,中虛則輕,除婬怒癡,是為泥洹。

 比丘速抒船,以抒便當輕,永斷貪欲情,然後至泥洹。〈27 泥洹品〉(12)

比丘!你應清空此船,船空了之後,它將走得更輕快,斬斷了貪、瞋(、癡),你將證到涅槃。(369)

10

捨五斷五,思惟五根,能分別五,乃渡河淵。

 

應斷五,應捨五,應修習五,超越五種執著的比丘,被稱為是「渡過瀑流者」(370)

11

禪無放逸,莫為欲亂,不吞洋銅,自惱燋形。

禪無放逸,莫為欲亂,無吞洋銅,自惱燋形。〈33 沙門品〉(19)

在靜自修學,慎勿逐欲跡,莫吞熱鐵丸,號哭受其報。〈32 心意品〉(21)

比丘!勤修禪定,慎勿放逸!不要讓你的心遊蕩於五欲,你不要不小心地吞下鐵球,被燃燒時而痛哭「這真痛苦!」(371)

12

無禪不智,無智不禪,道從禪智,得至泥洹。

無禪不智,無智不禪,道從禪智,得近泥洹。〈33 沙門品〉(18)

無智慧則不得禪定,無禪定則不得智慧,具足禪定與智慧的人,他確實接近涅槃(372)

13

當學入空,靜居止意,樂獨屏處,一心觀法。

當學入空,比丘靜居,樂非人處,觀察等法。〈33 沙門品〉(9)

獨居空室、寂靜其心、諦觀教法的比丘,得到超出常人的快樂。(373)

14

當制五陰,伏意如水,清淨和悅,為甘露味。

當制五陰,服意如水,清淨和悅,為甘露味。〈33 沙門品〉(10)

當觀見五蘊的生滅時,他欣喜歡樂,對於識見此(五蘊生滅)的人,這就是甘露。(374)

15

不受所有,為慧比丘,攝根知足,戒律悉持。

 

這是智慧比丘到處的基本行儀:收攝諸根、少欲知足和防護戒律。(375)

16

生當行淨,求善師友,智者成人,度苦致喜。

念親同朋友,正命無雜糅,施知應所施,亦令威儀具,比丘備眾行,乃能盡苦際。〈33 沙門品〉(6)

你必需結交有德、淨命、勤奮的朋友,他應待人和善,舉止具威儀(熟知禮節),然後,充滿喜樂者將究竟苦邊。(376)

17

如衛師華,熟知自墮,釋婬怒癡,生死自解。

猶如雨時華,萌芽始欲敷,婬怒癡如是,比丘得解脫。〈19 華品〉(11)

如同茉莉花讓枯萎的花朵凋落,諸比丘!你們也應抖落貪與瞋。(377)

18

止身止言,心守玄默,比丘棄世,是為受寂。

能自護身口,護意無有惡,後護禁戒法,故號為比丘。〈33 沙門品〉(20)

身寂靜、語寂靜、()寂靜、安止於定、捨棄世俗的比丘,他被稱為「寂止者」。(378)

19

當自飾身,內與心爭,護身念諦,比丘惟安。

 

你必需自己督促自己,應反省自己,自我守護的具念比丘將住於安樂。(379)

20

我自為我,計無有我,故當損我,調乃為賢。

自為自衛護,自歸求自度,是故躬自慎,如商賈良馬。〈20 馬喻品〉(12)

自己為自己的保護者,自己是自己的方向引導者,所以應自我調御,如同商人調御他的良馬。(380)

21

喜在佛教,可以多喜,至到寂寞,行滅永安。

 

深信佛陀教法而且對此充滿喜樂的比丘,他將得到快樂、寂靜、一切生滅都止息的的境界。(381)

22

儻有少行,應佛教戒,此照世間,如日無曀。

少壯捨家,盛修佛教,是炤世間,如月雲消。〈10 放逸品〉(17)

少壯捨家,盛修佛教,是照世間,如月雲消。〈17 雜品〉(9)

比丘少壯出家,勤修佛陀的教導,如月亮離開雲層的遮蔽而照亮世間。(382)

23

棄慢無餘憍,蓮華水生淨,學能捨彼此,知是勝於故。

 

 

24

割愛無戀慕,不受如蓮華,比丘渡河流,勝欲明於故。

 

 

25

截流自恃,逝心却欲,仁不割欲,一意猶走。〈34 沙門品〉(25)

截流而渡,無欲如梵,知行已盡,是謂梵志。〈35 梵志品〉(1)

 截流而渡,無欲如梵,知行已盡,逮無量德。〈12 沙門品〉(1)

截流而渡,無欲如梵,知行以盡,是謂梵志。〈34 梵志品〉(9)

婆羅門!努力截斷(欲、苦)流吧!婆羅門!已知諸行為滅法,成為涅槃者吧!(383)

26

為之為之!必強自制,捨家而懈,意猶復染。

為之為之,必強自制,捨家而解,意猶復染。〈33 沙門品〉(25)

 

27

行懈緩者,勞意弗除?非淨梵行,焉致大寶?

人行為慢惰,不能除眾勞,梵行有玷缺,終不受大福。〈30 地獄品〉(7)

夫行舒緩,善之與惡,梵行不淨,不獲大果。12 沙門品〉(3)

行懈緩者,勞意弗除,非淨梵行,焉致大寶?〈33 沙門品〉(26)

行為怠惰,持戒不淨,於梵行有疑,將不會得致大果。(312)

28

沙門何行?如意不禁,步步著粘,但隨思走。

沙門為何行,如意不自禁,步步數著粘,但隨思想走。12 沙門品〉(7)

 

29

袈裟披肩,為惡不損,惡惡行者,斯墮惡道。

法衣在其身,為惡不自禁,苟沒惡行者,終則墮地獄。〈30 地獄品〉(2)

袈裟被肩,為惡不捐,惡惡行者,斯墮惡道。12 沙門品〉(9)

諸多身披袈裟而行惡法者,不自節制,(這些)惡人將因自己的惡行,死後墮入地獄。(307)

30

不調難誡,如風枯樹,作自為身,曷不精進?

 

 

31

息心非剔,慢訑無戒,捨貪思道,乃應息心。

比丘非莂,慢誕無戒,捨貪思道,乃應比丘。〈33 沙門品〉(13)

不是只因為他向人托缽乞食就成為沙門,遵行卑劣教法,這樣的人不成為比丘。(266)

32

息心非剔,放逸無信,能滅眾苦,為上沙門。

息心非莂,放逸無信,能滅眾苦,為上沙門。〈33 沙門品〉(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