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228〈17 忿怒品〉(221-234)



 228 巴利《法句經》221-234 〈17 忿怒品 Kodhavaggo〉

------
Na cāhu na ca bhavissati, na cetarahi vijjati;
Ekantaṃ nindito poso, ekantaṃ vā pasaṃsito. (228)
只有被人譴責而無讚譽的人,或只有被人讚譽而不被譴責的人,
在過去、現在、或未來都沒有這種人。(228)
--------
此首偈頌為一個句子。主詞為「poso 人」(單數);此句有三個動詞:
  1. 「ahu 過去是」(第三人稱單數動詞, hoti 的過去式)
  2. 「bhavissati 將來是」(第三人稱單數動詞,bhavati 的未來式)。
  3. 「cetarahi vijjati, ca etarahi vijjati」;「vijjati 存在」,「etarahi vijjati 現在存在」。
此三個動詞之前均有「ca 和」與「na 不」,此一偈頌的主幹為:「在過去、現在、或未來都沒有這種人」。
主詞為「poso 人」有兩個形容詞:
  1. 「ekantaṃ nindito 只有被人譴責而無讚譽的」。「ekanta」為「一向」,如《雜阿含81經》:「一向是苦」,即是「ekantadukkhaṃ」。「ekanta 一向」意為「單方面的、純粹的」。
  2. 「ekantaṃ pasaṃsito 只有被人讚譽而無譴責的」。「ekanta」為「一向」,如《雜阿含81經》:「一向是苦」,即是「ekantadukkhaṃ」。「ekanta 一向」意為「單方面的、純粹的」。
--------
《法句經》卷2〈忿怒品 25〉:
「欲意非聖,不能制中,
 一毀一譽,但為利名。」(CBETA, T04, no. 210, p. 568, a16-17)。
《出曜經》卷26〈雙要品 30〉:
「一毀一譽,但利其名, 
 非有非無,亦不可知。」(CBETA, T04, no. 212, p. 752, a3-4)。
《法集要頌經》卷3〈相應品 29〉:
「一毀及一譽,但利養其名,
 非有亦非有,則亦不可知。」(CBETA, T04, no. 213, p. 793, c25-27)
梵文《法句經》對應偈頌位於〈29 相應品〉,Uv 29.46。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只被人誹者,或只被褒人,
過未已無有,現在亦應無。」(CBETA, N26, no. 9, p. 36, a6 // PTS. Dhp. 34)
-----------
元亨寺版《法句經》的翻譯,漏掉了「bhavissati 將來是」。
老實說,T210《法句經》、《出曜經》與《法集要頌經》的對應偈頌只是因為相對位置而編列,以內容來說,並不相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