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8 言語品〉 (T04.561c)
偈次 | 《法句經》(T210) 〈8 言語品〉12頌 | 《出曜經》(T212) 〈9 誹謗品〉15頌 |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無對應品名 |
1 | 惡言罵詈,憍陵蔑人,興起是行,疾怨滋生。 | ||
2 | 遜言順辭,尊敬於人,棄結忍惡,疾怨自滅。 | ||
3 |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2) | |
4 | 諍為少利,如掩失財,從彼致諍,令意向惡。 | 諍為少利,如掩失財,從彼致諍,令意向惡。(4) | |
5 | 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儈鬪,是後皆無安。 | 譽惡惡所譽,是二俱為惡,好以口會鬪,是後皆無安。(3) | |
6 |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 | 無道墮惡道,自增地獄苦,遠愚修忍意,念諦則無犯。(6) | |
7 |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 | 從善得解脫,為惡不得解,善解者為賢,是為脫惡惱,賢聖解不然,如彼愚得解。(7) | |
8 | 學當守口,寡言安徐,法義為定,言必柔軟。〈34 沙門品〉(3) 解自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8 言語品〉(8) | 比丘抱損意,不躁言得中,義說如法說,是言柔軟甘。(10) | 善於調御自己語言、說話善巧的比丘,不傲慢自負、能法說、義說,他的語言是甜蜜的。(363) |
9 | 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人,是為能善言。 | 是以言語者,必使己無患,亦不尅眾人,是為能善言。(12) | |
10 | 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可。 | 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歡喜,不使至惡意,出言眾悉可。(13) | |
11 | 至誠甘露說,如法而無過,諦如義如法,是為近道立。 | 至誠甘露說,說法無有上,諦說義如法,是為立道根。(14) | |
12 |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作苦際,是謂言中上。 | 說如佛言者,是吉得滅度,為能斷苦際,是謂言中上。(15)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