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巴利《法句經》1-20 〈1 雙品 Yamakavaggo〉
----------
Bahumpi ce saṃhitaṃ bhāsamāno, na takkaro hoti naro pamatto;
Gopova gāvo gaṇayaṃ paresaṃ, na bhāgavā sāmaññassa hoti. (19)
即使他誦讀許多經典,放逸的人不依此實行,
他如同牧牛者計數他人的牛,不能算是沙門的一份子。(19)
----------
這首偈頌有兩個句子:
- 「naro na takkaro hoti 」,主詞是「naro 一個人」,有一個形容詞「pamatto 放逸的」,動詞為「hoti 是」,加了否定詞「na」,主詞補語是「takkaro 執行那個的人 doer of that」,此處「那個」指的是「Bahum saṃhitaṃ 許多經典」。整句的意思是「一個放逸的人不(照著)作」,前面的子句是「Bahum pi ce saṃhita bhāsamāno」,意思為「即使他誦讀許多經典」。
- 「na bhāgavā sāmaññassa hoti」,主詞是「naro pamatto 一個放逸的人」,省略而未出現。動詞為「hoti 是」,加了否定詞「na」,主詞補語是「bhāgavā sāmaññassa 沙門的一份子」。此段的意思是「一個放逸的人不算是沙門的一份子」;下一個子句是「Gopo va gāvo gaṇayaṃ paresaṃ 就像牧童數著別人的牛」。
-----
《法句經》卷1〈雙要品 9〉:
「巧言多求,放蕩無戒,
懷婬怒癡,不惟止觀,
聚如群牛,非佛弟子。」(CBETA, T04, no. 210, p. 562, b13-15)
《出曜經》卷6〈放逸品 5〉:
「雖多誦習義,放逸不從正,
如牧數他牛,不獲沙門正。」(CBETA, T04, no. 212, p. 643, b18-19)。
《法集要頌經》卷1〈放逸品 4〉:
「雖誦習多義,放逸不從正,
如牧數他牛,難獲沙門果。」(CBETA, T04, no. 213, p. 779, b13-14)
T210《法句經》翻譯出幾個巴利對應偈頌所無的字,兩者要算作對應偈頌確實有一點勉強。
《法集要頌經》第四句翻譯作「難獲沙門果」,原文只是「不算是沙門的一份子」。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縱多誦經典,放逸不實行,
如牧算他牛,不入真沙門。」(CBETA, N26, no. 9, p. 15, a5 // PTS. Dhp. 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