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法友問及此處巴利《法句經》文法分析的來源。
我必需坦白,這些文法分析得自近代的巴利學者與僧侶,他們則得自更古老的南傳上座部僧團。而且,我必需提醒:此處的文法經過我的演繹和詮釋,有些部分可能是錯誤的而需要進一步訂正。
近代有不少版本將巴利《法句經》翻譯成當代白話文字,或將漢譯《法句經》翻譯成現代白話,在此之後,應該有一本翻譯談到文法結構,和對應偈頌所呈現的風貌。
此一專題希望建立一個討論平台,來呼應此項需求,希望有人接棒持續改進。
出處:書房夜話 381:巴利《法句經》與漢譯《法句經》,第四品〈花品〉(臉書社團--瀚邦佛學研究中心 2021-01-19-13:49 更新 (原貼 2021-01-18-21:49)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91306231038114/permalink/1740342609467797
Wei-jen Teng:
蘇錦坤 蘇老師的語法解析對於巴利經典的學習非常有用!隨喜讚歎!
蘇錦坤: (to:Wei-jen Teng)
開頭的地方,我將 optative 祈使句,imperative 命令句和 causative 使役動詞一律翻譯成「祈使句」,現在我後悔了,可能還需找時間回頭改。
文法方面,我是「略識之無」,期望「方家」賜教和訂正。
我認為這一系列貼文較有獨特貢獻的地方,應該是「漢巴對應偈頌」與「各品的總結」。
鄧偉仁教授回答:
巴利語動詞語法術語sattamī (optative)與pañcamī (imperative)的中譯的確有點麻煩,即使是英語翻譯也不完整,因為sattamī optative語氣表達:可能、應該、意願(會);而pañcamī imperative表達命令、請求以及願望。所以很難用一個術語翻譯。過去常常把sattamī optative翻譯成『祈願語氣』,其實是有些誤導的,因為如果我們要表達『願眾生快樂』用的是pañcamī imperative。 causative 翻譯成『使役動詞』是比較沒問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