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176〈13 世間品〉(167-178)



 176 巴利《法句經》167-178 〈13 世間品 Lokavaggo〉

----------
Ekaṃ dhammaṃ atītassa, musāvādissa jantuno;
Vitiṇṇaparalokassa, natthi pāpaṃ akāriyaṃ. (176)
違犯此一法的人,說妄語的人、
不相信有來世的人,這樣的人(會)無惡不作。(176)
--------
此首偈頌為一個句子:「natthi pāpaṃ akāriyaṃ jantuno」、「na atthi pāpaṃ akāriyaṃ」。主詞為「pāpaṃ 惡」(單數),「pāpaṃ akāriyaṃ 不被做的惡」,動詞為「atthi 存在」(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動詞),「na atthi 不存在」。副詞為「jantuno 對這樣的人」(屬格)。此句為「對這樣的人,沒有不被做的惡」,也就是說「這樣的人無惡不作」。
這樣的「無惡不作」的人有以下三個特質:
  1. 「Ekaṃ dhammaṃ atītassa」為「違犯一法的人」。
  2. 「musāvādissa」為「說妄語的人」。
  3. 「Vitiṇṇaparalokassa」為「不信有來世的人」。
-----
《法句經》卷1〈世俗品 21〉:
「一法脫過,謂妄語人,
 不免後世,靡惡不更。」(CBETA, T04, no. 210, p. 566, b7-8)。
《出曜經》卷11〈行品 10〉:
「一法過去,謂妄語人,
 不免後世,無惡不更。」(CBETA, T04, no. 212, p. 668, a4-5)。
《法集要頌經》卷1〈業品 9〉:
「應遠離一法,所謂妄語人,
 無惡不經歷,不免後世苦。」(CBETA, T04, no. 213, p. 781, c10-11)。
梵文《法句經》的對應偈頌位於〈9 業品〉 Uv 9.1。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違犯一者法,及說諸妄語,不信來世人,無惡而不作。」(CBETA, N26, no. 9, p. 31, a2 // PTS. Dhp. 26)。
第一句「違犯一者法」應作「違犯一法者」。
-------
諾曼指出,《法句經註》認為「Ekaṃ dhammaṃ atītassa 違犯一法的人」的「一法」指的是「sacca」,我解釋為「世尊的教法」。
諾曼同時將「Vitiṇṇaparalokassa」解釋為「已經放棄另一個世界的人 has abandoned the other world」,我解釋為「不信有來世的人」,也可以解釋作「不在意來世的果報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