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 星期六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105〈8 千品〉(100-115)



 105 巴利《法句經》100-115 〈8 千品 Sahassavaggo〉

----------
Attadantassa posassa, niccaṃ saññatacārino. (104)
N'eva devo na gandhabbo, na māro saha brahmunā;
Jitaṃ apajitaṃ kayirā, tathārūpassa jantuno. (105)
戰勝自己強過戰勝他人,
不是天,不是犍達婆,不是魔羅和梵天
能戰勝這樣調伏自己的,總是自我調御的人。(104)(105)
-------------
此首偈頌為一個句子:「na XXX jitaṃ kayirā」。主詞是「na XXX 不是這幾類」,動詞為「kayirā 能作」(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祈使態 optative);受詞為「jitaṃ 勝利」(單數)。「n'eva」為「na eva」,「eva」意為「just 僅」。
na XXX 所列的三類:
  1. na devo 不是天
  2. na gandhabbo 不是犍達婆,一般將「犍達婆」當作樂神;印度將「mirage 海市蜃樓」稱作「犍達婆」,也將幻術、魔術師稱「犍達婆」,因傳說「犍達婆」以香氣為食物,也翻譯作香神。
  3. na māro saha brahmunā 不是魔羅與梵(王)。
此一部分的句子意為「不是天,不是犍達婆,不是魔羅和梵(王)能達成這樣的勝利」。此一勝利有兩個形容詞:
  1. 「apajitaṃ」:(可)擊敗的(形容詞)
  2. 「jantuno」:(這種)人的(屬格)。
「jantuno」有其他同為屬格的字:
  1. 「saññatacārino」為「saññata 自我克制的 - cārino 實行的(acting, doing)」(屬格),「saññata」為「saṃyata」(「saṃyamati 調御、自我調御」的過去分詞) ,(104)
  2. 「attadantassa」為「atta 自我 - dantassa 克制的」(屬格),(104)
  3. 「posassa 人的」(「purisa 人」的屬格)。(104)。
  4. 「tathārūpassa」:如此形相的(屬格),(105)
-----
104頌與 105頌合併而翻譯為:
「戰勝自己強過戰勝他人,
 不是天,不是犍達婆,不是魔羅和梵天
 能戰勝這樣調伏自己的,總是自我調御的人。」
從巴利偈頌來看,104, 105 兩頌應該是單一的一首偈頌,幾位著名的英譯也是翻譯為一首偈頌。
但是,梵文系統不僅將其當作兩首偈頌,第八句也和巴利偈頌不同。
以《出曜經》而言,前一首偈頌翻譯為「四字句」,後一首則是「五字句」,顯然也是當作兩首偈頌。
Udānavarga 23.5 Ātma
na devā nāpi gandharvā
na māro brāhmaṇā saha |
jitasyāpajitaṁ kuryus
tathā prājñasya bhikṣuṇaḥ //
-----
《法句經》卷1〈述千品 16〉:
「自勝最賢,故曰人雄,
 護意調身,自損至終。 
 雖曰尊天,神魔梵釋, 
 皆莫能勝,自勝之人。」(CBETA, T04, no. 210, p. 564, b24-26)。
《出曜經》卷21〈我品 24〉:
「自勝為上,如彼眾生, 
 自降之士,眾行具足。」(CBETA, T04, no. 212, p. 723, a13-14)
《出曜經》卷21〈我品 24〉:
「非天犍沓和,非魔及梵天,
 棄勝最為上,如智慧比丘。」(CBETA, T04, no. 212, p. 723, a28-29)
《法集要頌經》卷2〈己身品 23〉:
「自勝而為上,如彼眾生心,
 自降為大士,眾行則具足。」(CBETA, T04, no. 213, p. 788, b25-26)
《法集要頌經》卷2〈己身品 23〉:
「非天彥達嚩,非魔及梵天,
 棄勝最為上,如智慧苾芻。」(CBETA, T04, no. 213, p. 788, b27-28)

梵文《法句經》對應偈頌位於〈23 自己品〉,此偈頌為 Uv 23.4。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能克服自己,實勝過他人,
若有克己者,常為自制御。」(CBETA, N26, no. 9, p. 23, a12 // PTS. Dhp. 15)
「天神乾闥婆,魔王或梵天,
皆遭於敗北,不能勝此人。」(CBETA, N26, no. 9, p. 23, a13 // PTS. Dhp. 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