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5日 星期一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87〈6 智者品〉(76-89)



 87 巴利《法句經》76-89 〈6 智者品 Paṇḍitavaggo〉

----------
Kaṇhaṃ dhammaṃ vippahāya, sukkaṃ bhāvetha paṇḍito;
Okā anokamāgamma, viveke yattha dūramaṃ. (87)
已捨棄了黑法,智者應修習白法,
已從有家成為無家,智者獨居於難居之處。(87)
-------------
此首偈頌包含兩個句子:
  1. 「bhāvetha paṇḍito」。主詞是「paṇḍito 智者」(第三人稱單數),動詞為「bhāvetha 應修習」(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祈使態 optative;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動詞為 bhāvati 修習);受詞為「dhammaṃ 法」(沿用前面的字而未重複列出),受詞有一個形容詞:「sukkaṃ 明亮的、好的」。這一句之前還有一個動名詞片語「Kaṇhaṃ dhammaṃ vippahāya」,「Kaṇhaṃ」意為「黑的、邪惡的」,「vippahāya」意為「已捨棄」(動名詞,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動詞為 vippajahati 捨棄)。漢譯習慣將「Kaṇhaṃ dhammaṃ」翻譯為「黑法」,意為「邪惡的法」,而將「sukkaṃ dhammaṃ」翻譯為「白法」,意為「善法」。此句意為「已捨棄了黑法,智者應修習白法」。
  2. 「paṇḍito viveke hoti」,主詞是「paṇḍito 智者」(沿用上一句,而未重複出現),動詞「hoti 是」省略而未出現,主詞補語為「viveke 位於離群獨居」(位格),此字有一形容詞子句「yattha 關係代名詞 where」,「hoti 是」( 省略而未出現),「dūramaṃ 難享受的、難以為快樂的」。此句意為「智者獨居於難居之處。」這一句之前還有一個動名詞片語「okā anokamāgamma」為「okā anokam āgamma」,「okā」意為「從有家(的狀態)」(從格 ablative),「āgamma」意為「已來到、已成為 having come」(動名詞,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動詞為 āgacchati 來)。「anokam 無家」為受詞。全句為「已從有家成為無家,智者獨居於難居之處。」
漢譯經典常在與「Okā anokamāgamma 已從有家成為無家」相對應的經文作截然不同的翻譯,我們稍後再回來談此一問題。
-----
《法句經》卷1〈放逸品 10〉:
「斷濁黑法,學惟清白, 
 度淵不反,棄猗行止,
 不復染樂,欲斷無憂。」(CBETA, T04, no. 210, p. 562, c27-29)。
《出曜經》卷18〈雜品 17〉:
「斷濁黑法,學惟清白, 
 渡淵不反,棄猗行止, 
 不復染樂,欲斷無憂。」(CBETA, T04, no. 212, p. 705, a17-18)。
《法集要頌經》卷2〈清淨品 16〉:
「除斷濁黑業,惟修白淨行,
 度愛得清淨,棄捨穢惡行。」(CBETA, T04, no. 213, p. 785, b8-9)

梵文《法句經》對應偈頌位於〈16 雜品〉,為 Uv 16.14。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應棄黑惡法,賢者修白法,
由家到無家,喜獨處不易。」(CBETA, N26, no. 9, p. 21, a10 // PTS. Dhp. 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