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62〈5 愚人品〉(60-75)



 62 巴利《法句經》60-75 〈5 愚人品 Bālavaggo

----------
Puttā matthi dhanammatthi, iti bālo vihaññati;
Attā hi attano natthi, kuto puttā kuto dhanaṃ. (62)
愚者常憂慮:「我有子女,我有財富。」
我且無有,何況子女財產?(62)
-----
此首偈頌含四個句子:
  1. 「iti bālo vihaññati」,這是「被動語態」的句子。主詞是「bālo 愚者」(第三人稱單數)。動詞是「vihaññati 被苦惱、被煩憂」(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被動態;原動詞為 vihanati),動詞的來源(造成此動作者)為「iti」,這是一個引述符號,代表的是前面引述的話:「Puttā matthi dhanammatthi」,matthi 為「me atthi 我有、我擁有」,puttā 是「兒子」(第三人稱複數),dhanaṃ 是「財富」(第三人稱單數)。所以全句是「愚者被這樣的想法苦惱:『我有子女,我有財富』。」
  2. 「Attā hi attano natthi」,主詞是「Attā 自己」。動詞是「natthi 不存在、沒有」;受詞為「attano 自己的,反身代名詞 reflexive pronoun」。此句字面上為「(他)自己尚不擁有『(他)自己的(自己)』」,KR Norman 翻譯為「he has no self of his own 他沒有他自己的『我』」,另一處則翻譯為「He does not own himself 他未擁有自己」。回顧古代漢譯,「我且非我」、「命非我有」、「愚夫不自觀」,與巴利句義有些或大或小的差距。
  3. 「kuto puttā」:從何處有子?
  4. 「kuto dhanaṃ」:從何處有財產?
-----
《法句經》卷1〈愚闇品 13〉:
「有子有財,愚惟汲汲, 
 我且非我,何[37]憂子財?」(CBETA, T04, no. 210, p. 563, b24-25),[37]憂=有【宋】【元】【明】,=處【聖】。
《出曜經》卷3〈無常品 1〉:
「有子有財,愚惟汲汲, 
 命非我有,何有子財?」(CBETA, T04, no. 212, p. 624, b7-8)
《法集要頌經》卷1〈有為品 1〉:
「有子兼有財,慳惜遇散壞,
 愚夫不自觀,何恃有財子?」(CBETA, T04, no. 213, p. 777, b19-20)
梵文《法句經》的對應偈頌位於〈1 無常品〉 Uv 1.20。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此我子我財」,愚者常煩惱。我且非有我,何況子與財?(CBETA, N26, no. 9, p. 19, a6 // PTS. Dhp. 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