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結語〈12 自己品〉(157-166)

巴利《法句經》與漢譯《法句經》,第12品〈自己品〉結語

---------
巴利《法句經》第12品〈自己品〉的偈頌編號為 157-166 共十首偈頌,這十首偈頌在漢譯《法句經》的對應偈頌也是秩序相同的前十首(T210《法句經》卷1〈愛身品 20〉有13首偈頌:「十有[63]三章」(CBETA, T04, no. 210, p. 565, c18),[63]三=四【宋】【元】【明】。)
T210《法句經》卷1〈愛身品 20〉最後三首,尚未找到巴利對應偈頌,有可能是支謙第二次翻譯時,將新翻譯出的偈頌編入舊譯。這只是推想,還不是「定論」。
T210《法句經》的〈愛身品 20〉與巴利《法句經》的第12品〈自己品〉,這兩品世兩者最相近的一品;不過,在下一品〈世間品〉,我們會見到不一樣的景像。
------------
巴利《法句經》從第一品〈雙品〉到第12品〈自己品〉為止,總共有 166 首偈頌,對應的 T210 《法句經》從第九品〈雙要品〉到第20品〈愛身品〉共有 198 首偈頌(22 + 20 + 12 + 17 + 21 + 17 + 10 + 16 + 22 + 14 + 14 + 13= 198),這 12品如果純粹是翻譯自巴利《法句經》,顯然不可能「無中生有」而翻譯出比 166 首還多的偈頌,所以,西元 224 年之後支謙翻譯及編輯此經時,一定是從其他來源翻譯而安插進來。而這一「來源」可能不會是現行所見 Bernhard 編輯的《優陀那品》(Udānavarga),因為少數額外的漢譯偈頌也未出現於《優陀那品》之中。
在此,我必需再提醒一次:此處的文法經過我的演繹和詮釋,有些部分可能是錯誤的而需要進一步訂正。
此一專題希望建立一個討論平台,來呼應此項需求,希望有人接棒持續改進。
---------
巴利《法句經》12品為〈Attavaggo 自己品〉,以下文獻有「自己品」的篇章:
  1. 巴利《法句經》〈12 Attavaggo 自己品〉
  2. 犍陀羅《法句經》,(疑缺)
  3. 波特那《法句經》,第 17品
  4. 梵文《法句經》,第 23品。
漢譯《法句經》的相關品名如下:
  1. T210《法句經》,〈愛身品 20〉,13首偈頌。
  2. 《法句譬喻經》,〈愛身品 20〉,7首偈頌。
  3. 《出曜經》,〈我品 24〉,27首偈頌。
  4. 《法集要頌經》,〈己身品 23〉,22首偈頌。
----
本群組在「巴利《法句經》」的目錄下,介紹了第12品〈自己品〉157-166頌,接著要從下列三個角度來審查這些文獻:
  1. 從巴利偈頌本身檢視巴利《法句經》的第12品。
  2. 從巴利《法句經》的視角閱讀漢譯《法句經》(T210)。
  3. 從漢譯《法句經》(T210)的視角閱讀巴利《法句經》。
----------
1) 從巴利偈頌本身檢視巴利《法句經》的第 12品:
巴利《法句經》的十首偈頌均出現與「己」相關的用字。
2) 從巴利《法句經》的視角閱讀漢譯《法句經》(T210):
巴利《法句經》的十首偈頌在漢譯《法句經》(T210)均有對應偈頌,且次序相同。
3) 從漢譯《法句經》(T210)的視角閱讀巴利《法句經》:
漢譯《法句經》(T210)的 11, 12, 13 三頌無巴利對應偈頌。另外第十首偈頌與巴利對應偈頌並未十分吻合,例如:
漢譯《法句經》第九頌:「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自代,習善得善,亦如種甜。」
巴利對應偈頌為:「惡確實由自己所作,染污亦是自己所為,不作惡實由自己所決定,清淨也是自己所為,淨與不淨由各人自己選擇,他人不能清淨別人。」(165)
讓我們繼續閱讀,來看看兩者的關係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