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巴利《法句經》167-178 〈13 世間品 Lokavaggo〉
----------
Hīnaṃ dhammaṃ na seveyya, pamādena na saṃvase;
Micchādiṭṭhiṃ na seveyya, na siyā lokavaḍḍhano. (167)
不應親近卑劣的教法,不應住於放逸,
不應親近邪見,不應增長對世間的繫著。(167)
--------
此首偈頌包含四個句子:
- 1. 「Hīnaṃ dhammaṃ na seveyya」。主詞為「so 他」(省略),動詞為「seveyya 應親近、練習」(第三人稱祈使態動詞 optative,第三人稱現在式動詞為「sevati」),「na seveyya 不應親近、練習」。受詞為「Hīnaṃ dhammaṃ 低劣的法」。此句為「不應親近、練習低劣的法」。
- 「pamādena na saṃvase」。主詞為「so 他」(省略),動詞為「saṃvase 應交往、共住」(第三人稱祈使態動詞 optative,第三人稱現在式動詞為 saṃvasati ),「na saṃvase 不應交往、共住」。副詞為「pamādena 以放逸」(工具格)。此句為「不應住於放逸」。
- 「Micchādiṭṭhiṃ na seveyya」。主詞為「so 他」(省略),動詞為「seveyya 應親近、練習」(第三人稱祈使態動詞 optative,第三人稱現在式動詞為「sevati」),「na seveyya 不應親近、練習」。受詞為「Micchādiṭṭhiṃ 邪見、惡見」。此句為「不應親近、練習邪見、惡見」。
- 「na siyā lokavaḍḍhano」。主詞為「so 他」(省略),動詞為「siyā 應成為」(第三人稱祈使態動詞 optative,第三人稱現在式動詞為「atthi」),「na siyā 不應有」。主詞補語為「lokavaḍḍhano」,巴利《法句經註》稱「作了前三者(親近下劣法、住於放逸、熟習邪見)為 lokavaḍḍhano」,布臘夫評《法句經註》為「註者表達他不知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lokavaḍḍhano」的字面是「世間 - 增長」,諾曼翻譯為「possessing increase (properties?) in the world」:「擁有世俗財物的增長」。此處帖主翻譯為「不應增長對世間的繫著」。
-----
《法句經》卷1〈教學品 2〉:
「莫學小道,以信邪見,
莫習放蕩,令增欲意。」(CBETA, T04, no. 210, p. 559, b23-24)。
《出曜經》卷6〈無放逸品 4〉:
「不親卑漏法,不與放逸會,
不種邪見根,不於世長惡。」(CBETA, T04, no. 212, p. 639, a18-19)
《法集要頌經》卷1〈放逸品 4〉:
「不親卑漏法,不與放逸會,
不種邪見根,不於世增惡。」(CBETA, T04, no. 213, p. 779, a16-18)
《雜阿含788經》卷28:
「鄙法不應近,放逸不應行,
不應習邪見,增長於世間。」(CBETA, T02, no. 99, p. 204, c9-10)
梵文《法句經》的對應偈頌位於〈4 不放逸品〉 Uv 4.8。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勿從下劣法,勿住於放逸,
勿隨於邪見,莫為世俗徒。」(CBETA, N26, no. 9, p. 30, a7 // PTS. Dhp. 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