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Pali Dhammapada 5 Bāla Vagga (60-75) 巴利《法句經》〈5 Bāla 愚人品〉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5 Bāla 愚人品〉60-75

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5 Bāla 愚人品〉60-75

《法句經》(T210)

13 愚闇品〉21

《出曜經》(T212)

1 無常品〉45

《法集要頌經》

1 有為品〉40

醒寤者的夜晚漫長,疲倦者的「由旬」漫長,不知正法的愚者,他的生死輪迴漫長。(60)

1

不寐夜長,疲惓道長,愚生死長,莫知正法。(19)

不寐覺夜長,疲倦道路長,愚迷生死長,希聞於妙法。(20)

如果旅行者找不到比自己優秀或等同自己者同行,他應堅決地獨行,不要和愚人同行。(61)

 2 教學品〉13

15 忿怒品〉

學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不與愚偕。 (12)

 14 怨家品〉

學無同伴侶,又不得親友,寧獨守善行,不與愚人偕。(13)

愚者常憂慮:「我有子女,我有財富。」我且無有,何況子女財產?(62)

4

有子有財,愚惟汲汲,命非我有,何有子財?(38)

有子兼有財,慳惜遇散壞,愚夫不自觀,何恃有財子?(23)

知道自己愚蠢的愚人,以此,他就像是一位智者;愚者而自認為聰明,他確實是所謂的「愚者」。(63)

6

愚蒙愚極,自謂我智,愚而稱智,是謂極愚。〈1 無常品〉(39)

愚者自稱愚,當知善黠慧,愚人自稱智,是謂愚中甚。〈26 親品〉(17)

愚者自稱愚,當知善黠慧,愚人自稱智,是謂愚中甚。〈25 善友品〉(18)

假使愚者終身親近、承侍智者,他不知正法,就像湯勺(經常舀湯)而不知味。(64)

7

愚者盡形壽,承事明智人,亦不知真法,如瓢斟酌食。〈26 親品〉(12)

愚人盡形壽,承事明智人,亦不知真法,如杓斟酌食。〈25 善友品〉(13)

假使聰明者短暫地親近智者,他()迅速知法,有如舌知味。(65)

8

智者斯須間,承事賢聖人,一一知真法,如舌知眾味。〈26 親品〉(13)

智若須臾間,承事賢聖人,一一知真法,如舌了眾味。〈25 善友品〉(14)

愚者的作為像是自己的仇敵,作了會招來惡果的惡行。(66)

9

17 惡行品〉2

凡人為惡,不能自覺,愚癡快意,後受欝毒。〈10 行品〉(15)

 ------

所作行為不善,這些行為導致懊悔,它的後果帶來淚流滿面與哭泣。(67)

10

夫人行惡,還自熾然,啼泣流面,後受其報。〈10 行品〉(16)

------

所作行為良善,這些行為不會導致懊悔,它的後果帶來歡笑與喜悅。(68)

 11

-------

-------

當惡業尚未成熟時,愚者認為所作如蜜一般甜,一旦惡()成熟,愚者就承受苦() (69)

12

愚者自謂正,猶惡未成熟,惡以成熟滿,諸苦亦復熟。〈29 惡行品〉(18)

愚者自謂正,猶惡不成熟,惡已成熟滿,諸苦亦復熟。28 罪障品〉(17)

即使一個愚人能月復一月,只食用一片香茅草葉尖的少許食物,他(苦行的回報)也不及阿羅漢(功德)的十六分之一。(70)

15

---

從月至於月,愚者用飲食,彼不知法數,十六不及一。〈廣說品 24(23)

已作的惡行不會立即凝結(馬上顯現惡果),如同剛擠出的牛奶不會立即凝結,已作的惡行會跟隨著愚者,就像熾燃的火會跟隨覆蓋著火的灰燼。(71)

17 惡行品〉(13)

惡不即時,如𤛓牛乳,罪在陰伺,如灰覆火。〈10 行品〉(19)

 惡不即時受,如𤛓牛湩汁,罪在於陰伺,譬如灰覆火。〈業品 9(14)

愚者的名聲與知識僅會給他帶來傷害,毀掉他的幸福,使他的頭破碎。(72)

33 利養品〉2

如是貪無利,當知從癡生,愚為此害賢,首領分在地。〈14 利養品〉(2)

如是貪無利,當知從癡生,愚為此害賢,首領分在地。〈2 欲品〉(20)

如是貪無利,當知從癡生,愚為此害賢,首落分于地。〈13 利養品〉(2)

愚人希求不恰當的恭敬、在比丘眾當中的敬重、得到最佳的居住處、從各個家庭得到供養。(73)

18

33 利養品〉(5)

愚人貪利養,求望名譽稱,在家自興嫉,常求他供養。〈14 利養品〉(3)

貪利不善性,苾芻勿羨之,住處多愛戀,希望他供養。13 利養品〉(3)

「家主和遊方眾都必需認為一切都只是我的功勞,希望無論他們想作任何事務,都會只遵循我的意願。」愚人如此思慮,他的貪欲與慢將如此增長。(74)

20

33 利養品〉(6)

勿猗此養,為家捨罪,此非至意,用用何益?〈14 利養品〉(4)

在家及出家,族姓諸愚迷,貪利興嫉心,我為降伏彼。13 利養品〉(4)

「有一(道路)是引向世間利得,有一(道路)是導向涅槃。」如此,比丘、佛陀的聲聞弟子完全了解這個(道理)之後,他不應因別人對他恭敬而喜悅,他應獨居修道。(75)

20, 21

33 利養品〉(7)21

愚為愚計想,欲慢日用增,異哉失利養,泥洹趣不同。〈14 利養品〉(5)

愚為愚計想,欲慢日夜增,異哉得利養,圓寂趣不同。13 利養品〉(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