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法句經》(Dhammapada) 〈9 Pāpa 惡品〉116-128頌 |
《法句經》(T210) 〈17 惡行品〉22頌 |
《出曜經》(T212) 〈29 惡行品〉35頌 |
《法集要頌經》(T213) 〈28 罪障品〉32頌 |
你們應速作善行,你應防止心向惡,懈怠行善的人,他的心喜樂於惡。(116) |
1 |
先當制善心,攝持惡根本,由是興福業,心由樂於惡。(23) |
先當制善心,攝持惡根本,由是興福業,心由樂於惡。(22) |
如有人已作惡行,他不應一犯再犯,他不應希求作惡,積惡招致痛苦。(117) |
3 |
凶人行虐,沈漸數數,快欲為人,罪報自然。〈10
行品〉(14) 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作,於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29 惡行品〉(21) |
人雖為惡行,亦不數數行,於彼意不樂,知惡之為苦。(20) |
如有人已作善行,希望他持續行善,應行善,積善而得安樂。(118) |
4 |
吉人行德,相隨積增,甘心為之,福應自然。〈10
行品〉(17) 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於彼意願樂,善受其福報。(22) |
人能作其福,亦當數數造,於彼意願樂,善愛其福報。(21) |
惡業尚未成熟時,惡人或見到是善,當惡業成熟時,他才見到惡報。(119) |
5,
〈13 愚闇品〉(12) |
賢者見於惡,不為惡所熟,如惡以不熟,惡者觀其惡。(19) 賢者觀其惡 |
賢者見於惡,不為惡所熟,如惡以不熟,惡者觀其惡。(18) |
善業尚未成熟時,善人或見到是惡,當善業成熟時,他才見到善報。(120) |
6 |
賢者觀其惡,乃至賢不熟,設以賢熟者,賢賢自相觀。(20) |
,乃至賢不熟,設以賢熟者,賢賢自相觀。(19) |
你們切勿輕視惡(報),(認為)它不會報應到我身上,即使以一滴一滴的水滴,也能盈滿水壺,即使以一點一點累積惡,愚人也會惡貫滿盈。(121) |
9 |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18 水品〉(5) |
莫輕小惡罪,以為無殃報,水滴雖極微,漸盈於大器,惡業漸漸增,纖毫成廣大。〈17 水喻品〉(5) |
你們切勿輕視善(報),(認為)它不會報應到我身上,即使以一滴一滴的水滴,也能盈滿水壺,即使以一點一點累積善,智者也會善業盈滿。(122) |
10 |
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18 水品〉(6) |
莫輕小善業,以為無福報,水滴雖極微,漸盈於大器,善業漸漸增,纖毫成廣大。〈17 水喻品〉(6) |
如同財寶多而伴侶少的商人應避免危險的路徑,如同意欲求生的人應避免毒藥,(所以)他應避免罪惡。(123) |
〈32 愛欲品〉(27) |
-- |
-- |
如果手沒傷口,他就能用手拿毒物(而不受傷害),毒不侵無傷口的人,不作惡的人不會有惡。(124) |
16 |
有身無瘡疣,不為毒所害,毒無奈瘡何,無惡無所造。(15) |
有身無瘡疣,不為毒所害,毒無奈瘡何?無惡無所造。(14) |
愚人攻擊無過失的人、值得信賴的、無可責難的人,就像逆風揚塵,惡會回到那個愚者身上。(125) |
17 |
無故畏彼人,謗毀清淨者,尋惡獲其力,煙雲風所吹。(9) |
無故畏彼人,謗毀清淨者,尋惡獲其力,煙雲風所吹。(9) |
有些人出生於母胎,作惡的人出生於地獄,行善的人去到天界,漏盡者涅槃。(126) |
20 |
惡行入地獄,修善則生天,若修,無漏入泥洹。〈1 無常品〉(24) |
行惡入地獄,修善則生天,若能修善者,漏盡得涅槃。〈1 有為品〉(25) |
不論在空中、海中,或進入山洞裡,世上沒有一處地方能逃脫惡報。(127) |
21 |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莫能於此處,避免宿惡殃。〈10
行品〉(5) |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莫能於此處,避免宿惡殃。〈9 業品〉(6) |
不論在空中、海中,或進入山洞裡,世上沒有一處地方能逃脫死亡。(128) |
〈1 無常品〉(19) |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1 無常品〉(25) |
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窟間,無有地方所,脫止不受死。〈1 有為品〉(27) |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Pali Dhammapada 9 Pāpa Vagga (116-128) 巴利《法句經》〈9 Pāpa 惡品〉
Pali Dhammapada 9 Pāpa Vagga (116-128) 巴利《法句經》〈9 Pāpa 惡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