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巴利《法句經》100-115 〈8 千品 Sahassavaggo〉
----------
Yo ca vassasataṃ jantu, aggiṃ paricare vane;
Ekañca bhāvitattānaṃ, muhuttamapi pūjaye;
Sāyeva pūjanā seyyo, yañce vassasataṃ hutaṃ. (107)
假如有人能於林中奉火百年,
不如有人須臾之間恭敬一自我修習的人,
這種供養(恭敬)勝過百年的祭祀。(107)
-------------
此首偈頌為一句假設語句,由前面的「條件子句 if ...」(附屬子句)與後面的「主述句」構成,在英文為「if..., then...」的句型結構。
偈頌一開始有兩個子句並列:
- 「Yo ca vassasataṃ jantu aggiṃ paricare vane」,主詞為「yo 他這樣的人 who」(關係代名詞),「jantu 人」;動詞為「paricare 能奉事」(祈使態,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動詞為 paricarati 奉事、祭祀),受詞為「aggiṃ 火」,副詞為「vane 在森林中」(位格),與「vassasataṃ 百年」;「māse māse sahassena 每月一千次地」。此句為「假如有人能於林中奉火百年」。
- 「Ekañca bhāvitattānaṃ, muhuttamapi pūjaye」、「Ekaṃ ca bhāvitattānaṃ, muhuttamapi pūjaye」。主詞「yo」為「關係代名詞」,因沿用上一句而省略。動詞為「pūjaye 能禮敬」(祈使態,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動詞為 pūjeti 禮敬);受詞為「bhāvitattānaṃ 自我修習者」(名詞,受格,單數),「ekaṃ 一個」;「muhuttamapi, muhuttam 瞬間、須臾 - api 僅、只有」。此句為「假如有人能對自我修習的人禮敬僅一瞬間」。
「主述句 Sāyeva pūjanā seyyo yañce vassasataṃ hutaṃ」為一句「比較句」(敘述比較的句子),基本上的句型為「A seyyo hoti yaṃ B (A 比 B 佳、好)」,此一偈頌的 A 為「sā 它」(第三人稱單數)和「pūjanā 奉獻、供養」(第三人稱單數),指的是第二個子句;動詞為「hoti 是」(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省略);主詞補語為「seyyo 比較好的」。
整句為「假如有人能於林中奉火百年,能對自我修習者僅禮敬一瞬間的人,他勝過祭祀了百年的人。」
-----
《法句經》卷1〈述千品 16〉:
「雖終百歲,奉事火祠,
不如須臾,供養三尊,
一供養福,勝彼百[35]年。」(CBETA, T04, no. 210, p. 564, b29-c1),[35]年=千【宋】【元】【明】【聖】。
《法集要頌經》卷3〈廣說品 24〉:
「雖終百歲壽,奉事祀火神,
不如須臾間,供養佛法僧,
一念供養福,勝彼終身祀。」(CBETA, T04, no. 213, p. 789, c21-23)。
梵文《法句經》對應偈頌位於〈24 教說品〉,此偈頌為 Uv 24.16。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若人於林中,事火一百年,
不若須臾間,供養修己者,
如是此供養,勝祭祀百年。」(CBETA, N26, no. 9, p. 24, a2-3 // PTS. Dhp. 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