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93〈7 阿羅漢品〉(90-99)



 93 巴利《法句經》90-99 〈7 阿羅漢品 Arahantavaggo〉

----------
Yassāsavā parikkhīṇā, āhāre ca anissito;
Suññato animitto ca, vimokkho yassa gocaro;
Ākāse va sakuntānaṃ, padaṃ tassa durannayaṃ. (93)
那位於食物不貪著的人,
那位諸漏已盡的人,
那位常行於空、無相解脫境界的人,
他所行的境界如鳥飛虛空無跡可尋。(93)
-------------
此首偈頌為一個句子:「padaṃ tassa durannayā.」。主詞是「padaṃ 足跡」,「padaṃ tassa」為「他們的足跡」;動詞為「hoti 是」(省略而未出現);「durannayā 難以追尋的」可以拆解為「du-(r)-annaya」、「du-(r)-anvaya」,「du 難」,「anvaya」為「anveti 跟隨、追尋」的動名詞。此句可以解釋為「他們的足跡難以追尋」。其後有一個子句「Ākāse va sakuntānaṃ」,「va 如」,「sakuntānaṃ 鳥類的」(屬格、所有格),「padaṃ 足跡」(沿用前一句,不再重述),「ākāse 於空中」。所以全句為:「他們的足跡難以追尋,如空中的鳥跡(難以追尋)」,「他們的足跡有如空中的鳥跡難以追尋」。
偈頌中有以下三個子句描述「他們」的特質:
  1. 「yassāsavā parikkhīṇā」。關係代名詞「yassa 他的」(單數,屬格),「yassāsavā, yassa āsavā 他的漏」,動詞為「hoti 是」(省略而未出現),「parikkhīṇā 斷盡」;意為「他已漏盡」。
  2. 「āhāre ca anissito」。關係代名詞「yo 他」(省略而未出現),動詞為「hoti 是」(省略而未出現),主詞補語為「anissito 不依賴的、不執著的」,「āhāre 於食物」(位格)。此一子句意為「他於食物不貪著」。
  3. 「Suññato aimitto ca, vimokkho yassa gocaro」。關係代名詞「yassa 他們的」(屬格),「yassa gocaro 他的行處、他所行的境界」,動詞為「hoti 是」(省略而未出現),主詞補語為「vimokkho 解脫」,有「suññato 空的」(形容詞)與「animitto 無相的」(形容詞)來形容「 vimokkho 解脫」。此句意為:「他的行境是空、無相的解脫」。
-----
《法句經》卷1〈羅漢品 15〉:
「世間習盡,不復仰食,
 虛心無患,已到脫處,
 譬如飛鳥,暫下輒逝。」(CBETA, T04, no. 210, p. 564, b5-7)。
《出曜經》卷26〈雙要品 30〉:
「諸能斷有本,不依於未然,
 空及無相行,思惟以為行。」(CBETA, T04, no. 212, p. 751, a17-18)。
「鳥飛虛空,而無足跡, 
 如彼行人,說言無趣。」(CBETA, T04, no. 212, p. 751, a9-10)。(「諸能斷有本,不依於未然,空及無相行,思惟以為行。」(CBETA, T04, no. 212, p. 751, a17-18))
《法集要頌經》卷3〈相應品 29〉:
「如鳥飛虛空,而無有所礙,
 彼人獲無漏,空無相願定。」(CBETA, T04, no. 213, p. 793, c3-5)
《法集要頌經》「空無相願定」的譯語可能有誤,應如《法句經》與《出曜經》僅有「空及無相」,偈頌並未出現「無作」或「無願」。
梵文《法句經》對應偈頌位於〈29 相應品〉,相當於 Uv 29.29 頌。
巴利《法句經》92, 93 兩頌的差別,其中之一是 92頌主詞及關係代名詞為複數,93頌主詞及關係代名詞為單數。
巴利《法句經》92頌之梵文《法句經》對應偈頌為 Uv 29.26,巴利《法句經》93頌之梵文《法句經》對應偈頌為 Uv 29.29,Uv 29.26 與 Uv 29.29 兩首偈頌主詞及關係代名詞均為複數。在漢譯對應偈頌完全看不出這個差別。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彼滅盡煩惱,亦不貪飲食,
空無相解脫,為彼所行跡,
如鳥飛虛空,足跡不可得。」(CBETA, N26, no. 9, p. 22, a7-8 // PTS. Dhp. 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