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巴利《法句經》60-75 〈5 愚人品 Bālavaggo〉
----------
Caranti bālā dummedhā, amitteneva attanā;
Karontā pāpakaṃ kammaṃ, yaṃ hoti kaṭukapphalaṃ. (66)
愚者的作為像是自己的仇敵,
作了會招來惡果的惡行。(66)
-----
此首偈頌為個句子:
- 「Caranti bālā amitteneva attanā」。主詞是「 bālā 愚者」(第三人稱複數)。動詞是「Caranti 作為、所作所為」(第三人稱複數現在式),副詞為「attanā 由自己」,「amitteneva」為「amittena 由敵人 eva 正如」。第一段還有一個字「dummedhā 愚蠢的」,這是主詞是「 bālā 愚者」的形容詞。所以全句的主幹是「愚蠢者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像敵人對待他的一樣」(愚者的作為像是自己的仇敵)。
- 第二段「Karontā pāpakaṃ kammaṃ」,「Karontā 作了」是動名詞「作了 doing」,「pāpakaṃ kammaṃ」為「惡行」,其後有「yaṃ hoti kaṭukapphalaṃ 帶來惡果的」,「yaṃ」為「關係代名詞」銜接「惡行」。
-----
《法句經》卷1〈愚闇品 13〉:
「愚人施行,為身招患,
快心作惡,自致重殃。」(CBETA, T04, no. 210, p. 563, c1-2)
《法句經》卷1〈惡行品 17〉:
「凡人為惡,不能自覺,
愚癡快意,令後欝毒。」(CBETA, T04, no. 210, p. 564, c22-23)。
《出曜經》卷11〈行品 10〉:
「凡人為惡,不能自覺,
愚癡快意,後受欝毒。」(CBETA, T04, no. 212, p. 671, a12-13)
梵文《法句經》的對應偈頌位於〈9 業品〉 Uv 9.13。
這裡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漢譯《法句經》將此偈頌翻譯了兩次,一次是位於與巴利《法句經》的對應偈頌相當的〈愚闇品 13〉,另一次是和梵文《法句經》的〈9 業品〉相當的〈惡行品 17〉(也就是《出曜經》的〈行品 10〉),這證實了支謙將後譯的偈頌安插進去「核心26品」之中。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愚者之無知,與自仇敵行,
造作諸惡業,齎得眾苦果。」(CBETA, N26, no. 9, p. 19, a10 // PTS. Dhp. 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