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95〈7 阿羅漢品〉(90-99)




 95 巴利《法句經》90-99 〈7 阿羅漢品 Arahantavaggo〉

----------
Pathavisamo no virujjhati, indakhilupamo tādi subbato;
Rahadova apetakaddamo, saṃsārā na bhavanti tādino. (95)
他這樣的賢人,如大地一般不懷敵意,堅固如因陀羅石柱,
如沒有污泥的湖泊,他已不再輪迴生死。(95)
-------------
此首偈頌為一個句子:「saṃsārā na bhavanti」。主詞是「saṃsārā 輪迴」(第三人稱複數);動詞為「bhavanti 存在」(第三人稱複數,現在式);「na bhavanti 不存在」,「tādino 如此之人的」(屬格)。此句可以解釋為「此種人的輪迴不存在。」
偈頌對此種人(「tādi 如此之人」)有三種描述:
  1. 「pathavisamo no virujjhati 像地一樣不懷敵意」,「pathavisamo, pathavi 地 - samo 一樣」(名詞,單數),「virujjhati 懷敵意」(動詞,單數),「no virujjhati 不懷敵意」。
  2. 「indakhilupamo 像因陀羅石柱」,「indakhilupamo, indakhila 因陀羅石柱 - upamo 比喻、像」(單數)。
  3. 「subbato 賢人、道德高尚者」。
  4. 「Rahadova apetakaddamo 如無濁泥的湖泊」,「rahadova, rahado va 如湖泊」,「apetakaddamo, apeta 無、去除 - kaddamo 汙穢、濁泥」(複數)。
-----
《法句經》卷1〈羅漢品 15〉:
「不怒如地,不動如山, 
 真人無垢,生死世絕。」(CBETA, T04, no. 210, p. 564, b9-10)。
此頌將「indakhila 因陀羅石柱」翻譯作「山」,但是,將「rahado 湖泊」翻譯作「真人」,很可能是本頌雖位於〈羅漢品〉,卻未出現與「羅漢」相關的用字,因此將「rahado 湖泊」理解成「arahato」而翻譯作「真人、阿羅漢」。
《法句經》卷2〈泥洹品 36〉:
「受辱心如地,行忍如門閾,
 淨如水無垢,生盡無彼受。」(CBETA, T04, no. 210, p. 573, c8-9)。
《出曜經》卷18〈水品 18〉:
「忍心如地,不動如安[4]明,
 澄如清泉,智者無亂。」(CBETA, T04, no. 212, p. 708, b8-9)。[4]〔明〕-【宋】【元】【明】。
《出曜經》的譯者似乎陷入窘境,勉強地將第二句翻譯作「五字」。
《出曜經》卷26〈雙要品 30〉:
「猶若安明山,不為風所動,
 叡人亦如是,不為毀譽動。」(CBETA, T04, no. 212, p. 752, a19-20)。
《法集要頌經》卷2〈水喻品 17〉:
「忍心如大地,不動如虛空,
 聞法喻金剛,獲味免輪迴。」(CBETA, T04, no. 213, p. 785, c28-29)
梵文《法句經》無對應偈頌。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敬虔之聖者,忍辱如大地,又似堅居幢,
如無污泥地,斯人無輪迴。」(CBETA, N26, no. 9, p. 22, a10 // PTS. Dhp. 14)
第三句「又似堅居幢」應翻譯作「似因陀羅幢」。
第四句「如無污泥地」應翻譯作「如無污泥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