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巴利《法句經》44-59 〈4 花品 Pupphavaggo〉
----------
Pheṇūpamaṃ kāyamimaṃ viditvā,
marīcidhammaṃ abhisambudhāno;
Chetvāna mārassa papupphakāni,
adassanaṃ maccurājassa gacche. (46)
已知此身如聚沫,已了解身體如幻的本質,
斬斷魔羅的花簇,他應去到死王見不到他的領域。(46)
-----
此首偈頌為一個肯定句:「so gacche adassanaṃ」,主詞是「so 他」,省略而未出現在偈頌當中。動詞是「gacche 應去、應去到」(第三人稱單數,祈使態),受詞是「adassanaṃ 見不到的(領域、境界、地方)」。受詞有一個形容詞「maccurājassa 死王的 」。所以句子的主幹是:「他應去到死王見不到的領域。」在主幹之前有三個動名詞片語:
- 「pheṇūpamaṃ kāyaṃ imaṃ viditvā」,動名詞是「viditvā 已經知道 having known」,受詞是「kāyaṃ imaṃ 此身」,此受詞有一個形容詞「Pheṇūpamaṃ 似泡沫的 」。
- 「marīcidhammaṃ abhisambudhāno」,動名詞是「abhisambudhāno 已經瞭解 having realized」,受詞是「kāyaṃ imaṃ 此身」,此受詞有一個形容詞「marīcidhammaṃ (似)海市蜃樓的本質 」。
- 「Chetvāna mārassa papupphakāni」,動名詞是「chetvāna 已經切斷 having cut off」,受詞是「papupphakāni」,此受詞有一個形容詞「mārassa 魔羅的 」。
「papupphakāni」的「詞性」和「詞義」都有爭議。巴利註釋書將此字解釋為「以花簇為箭尖的箭」,一則此字並未出現與「箭」相關的拼寫,二則「以花簇作為箭尖」的箭,也難以理解。
-----
《法句經》卷1〈華香品 12〉:
「見身如沫,幻法自然,
斷魔華敷,不覩[*]生死。」(CBETA, T04, no. 210, p. 563, a27-28)
[*15-1]生死=死生【元】【明】*。
我們可以見到漢譯第三句並未翻譯出「箭」字,而且第四句「不覩生死」,應作「不覩死生」,而「死生」其實是抄寫失誤,正確應該作「不覩死王」。
《出曜經》卷19〈華品 19〉:
「此身如沫,幻法自然,
斷魔華敷,不覩死王。」(CBETA, T04, no. 212, p. 711, a11-12)
《法集要頌經》卷2〈華喻品 18〉:
「是身如聚沫,知此幻化法,
斷魔華開敷,不覩死王路。」(CBETA, T04, no. 213, p. 786, b21-23)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知身譬泡沫,悟此同幻影,
滅魔王華箭,將無死王見。」(CBETA, N26, no. 9, p. 18, a1 // PTS. Dhp. 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