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新譯巴利《法句經》及句型解析:70〈5 愚人品〉(60-75)



 70 巴利《法句經》60-75 〈5 愚人品 Bālavaggo

----------
Māse māse kusaggena, bālo bhuñjeyya bhojanaṃ;
Na so saṅkhātadhammānaṃ, kalaṃ agghati soḷasiṃ. (70)
即使一個愚人能月復一月,只食用一片香茅草葉尖的少許食物,
他(苦行的回報)也不及阿羅漢(功德)的十六分之一。
即使愚人能月復一月,只食用一片香茅草葉尖的少許食物,
他(苦行的回報)也不及了解法義者(功德)的十六分之一。
-----------
本偈頌含兩個句子:
  1. 「bālo bhuñjeyya bhojanaṃ」,主詞是「bālo 愚者」(第三人稱單數)。動詞是「bhuñjeyya 能吃」(第三人稱單數,祈使態),受詞為「bhojanaṃ 食物」。動詞有兩個副詞:「kusaggena 以香茅草尖」(工具格),「Māse māse 月復一月、一月一月地」。所以,整個上半偈為:「一個愚人能月復一月,只食用一片香茅草葉尖的少許食物」。
  2. 下半偈的主幹為「na so kalaṃ agghati soḷasiṃ」,主詞是「so 他(上半偈的 bālo 愚者)」(第三人稱單數)。動詞是「na agghati 不值得」(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受詞為「kalaṃ soḷasiṃ 十六分之一」。受詞有一個形容詞:「saṅkhātadhammānaṃ 了解法義者的(阿羅漢的)」(屬格)。所以,整個下半偈為:「他(的功德)不及阿羅漢的十六分之一」。
Ye ca saṅkhātadhammāse, ye ca sekhā puthū idha;
Tesaṃ me nipako iriyaṃ, puṭṭho pabrūhi mārisa.
在〈書房夜話 45:思法者(?) saṅkhātadhammā〉,我們從巴利「小部」的《法句經》70 頌與《經集》1038頌得知,「saṅkhātadhammā」的字面意義是「體悟佛陀教導的人」,此字在巴利文獻中,意指「阿羅漢」。
例如:鳩摩羅什在《大智度論》翻譯為:
「種種諸學人,及諸數法人,
是人所行法,願為如實說!」(CBETA, T25, no. 1509, p. 82, c14-15)。
鳩摩羅什雖將「saṅkhātadhammā」誤解為「saṅkhāta 數 dhammā 法」而翻譯為「數法」,但是,他仍然知道這是指某一類人而譯作「數法人」。後文也如此翻譯:求滅有為法而尚未證無生法,為「有學」,已證無生法為「數法人」(阿羅漢)。
「有生者,欲為滅有為生法故,名學人;
以智慧得無生法故,名數法人。」(CBETA, T25, no. 1509, p. 82, c18-20)
-----
關於巴利文獻「saṅkhātadhammā」意指「阿羅漢」,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91306231038114/permalink/1548048802030513
〈書房夜話 45:思法者(?) saṅkhātadhammā〉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9/11/45-sankhatadhamma.html
〈書房夜話 46:法數、法教 saṅkhātadhammā〉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9/11/46-sankhatadhamma.html
-----
《法句經》卷1〈愚闇品 13〉:
「愚好美食,[49]月月滋甚,  
 於十六分,未一思法。」(CBETA, T04, no. 210, p. 563, c9-11)
[49]月=日【宋】【元】【明】。

《法集要頌經》卷3〈廣說品 24〉:
「從月至於月,愚者用飲食,
 彼不知法數,十六不及一。」(CBETA, T04, no. 213, p. 789, b29-c2)
梵文《法句經》的對應偈頌位於〈9 業品〉 Uv 9.44。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愚者月復月,雖唯取少食,似草之尖端,
〔功德〕不值思法者,十六分之一。」(CBETA, N26, no. 9, p. 19, a14 // PTS. Dhp. 10)。
「似草之尖端」應作「以草之尖端」。
請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85421668436772/permalink/2373752152937054
--------
耆那教經典有與此類似的偈頌,Uttaradhyayana 9 尼彌王(King Nami)出家(Pravragya)
  Mase mase tu jo balo kusaggenam tu bhunjae
        Na so sukkha adhammasa kalam agghai solasi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