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巴利《法句經》21-32 〈2 不放逸品 Appamādavaggo〉
----------
Mā pamādamanuyuñjetha, mā kāmaratisanthavaṃ;
Appamatto hi jhāyanto pappoti vipulaṃ sukhaṃ. (27)
不要沉溺於放逸,不要追求五欲歡樂,
不放逸的禪修者獲得最大的安樂。(27)
----------
這首偈頌為三個句子。
第一個句子「mā anuyuñjetha pamādaṃ 不要追求放逸」,主詞是「你」(省略,未出現在偈頌中),動詞是「anuyuñjetha 追求、執行」(第二人稱複數,命令式動詞)。受詞是「pamādaṃ 放逸」。
第二個句子「mā anuyuñjetha kāmaratisanthavaṃ 不要追求感官欲樂」,主詞是「你」(省略,未出現在偈頌中),動詞是「anuyuñjetha 追求、執行」(第二人稱複數,命令式動詞)。受詞是「kāmaratisanthavaṃ 感官欲樂」。
第三個句子「jhāyanto pappoti sukhaṃ 禪修者獲得快樂」,主詞是「jhāyanto 禪修者」(單數),動詞是「pappoti 獲得」(第三人稱單數現在式動詞)。受詞是「sukhaṃ 快樂」。
「jhāyanto 禪修者」是「appamatto jhāyanto 不放逸的禪修者」,「sukhaṃ 快樂」是「vipulaṃ sukhaṃ 廣大的快樂」。
----
《法句經》卷1〈放逸品 10〉:
「莫貪莫好諍,亦莫嗜欲樂,
思心不放逸,可以獲大安。」(CBETA, T04, no. 210, p. 562, c4-5)。
《出曜經》卷6〈無放逸品 4〉:
「莫貪莫好爭,亦莫嗜欲樂,
思念不放逸,可以獲大安。」(CBETA, T04, no. 212, p. 640, a11-12)。
《法集要頌經》卷1〈放逸品 4〉:
「莫貪樂鬪諍,亦勿嗜欲樂,
思念不放逸,可以獲大安。」(CBETA, T04, no. 213, p. 779, a22-24)
以《法句經》偈頌比較研究而言,漢譯經常(或總是)將 pamāda 翻譯成「爭、諍」,將 dīpa 翻譯成「燈、錠」,頗覺得困擾。
--------
元亨寺版《法句經》卷1:
《法句經》卷1:
「勿耽於放逸,勿嗜愛欲樂。
唯勤住禪定,始得大安樂。」(CBETA, N26, no. 9, p. 16, a5 // PTS. Dhp. 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